[发明专利]车辆盲区监测报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1629.7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3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程严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移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翰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70 | 代理人: | 张维东 |
地址: | 231600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盲区 监测报警系统 车辆盲区 车辆信息 数据获取模块 处理模块 车辆控制模块 车辆行驶过程 控制报警模块 车辆后视镜 安全保障 报警模块 开关模块 人身安全 行驶车辆 雨雪天气 警示 报警 视线 出行 司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盲区监测报警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车辆控制模块,处理模块,报警模块以及开关模块。所述车辆盲区监测报警系统利用数据获取模块来获取车辆盲区内的盲区车辆信息,通过处理模块对获取到的盲区车辆信息和车辆本身的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并根据盲区车辆信息和车辆本身的状态信息来控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能够更准确的判断盲区车辆。在夜间、雨雪天气和视线不好的情况下,用于辅助判断盲区是否有车辆,为司机出行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实现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对车辆后视镜盲区部分行驶车辆进行警示以达到保护车辆及人身安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盲区监测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时,由于后视镜视野角度不够,在后视镜两侧和车辆后方出现“盲区”,当驾驶员并线行驶时存在安全隐患。高档车型通常会在后视镜的下方安装一摄像头来解决驾驶盲区潜在的驾驶危险,通过视频信号线与车内的显示屏连接,让驾驶者仅观察右侧前方或后方的图像,然而,当下雨天时,只能看到摄像头上附着的水珠。为解决雨天视野模糊的技术缺陷,通常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1、安装电加热后视镜;2、加装车外后视镜雨眉;3、用肥皂水涂玻璃或专业除水剂。然而,安装电加热后视镜,雨天能很快去除水雾,但因为侧窗玻璃上依然带有雨水,从车内依然看不清后视镜的情况;加装车外后视镜雨眉,作用不明显;用肥皂水涂玻璃或专业除水剂,能保持良好的清晰度,但维持的时间不长。另外,在夜晚时,由于能见度变低,摄像头也不能很好的监测到车辆盲区内的情况。因此,在雨天或夜晚驾车时,仍然存在着驾驶员通过车辆后视镜无法准确观察路况的技术缺陷,驾驶者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盲区监测报警系统,以解决在雨天或夜晚驾车时,驾驶员通过车辆后视镜无法准确观察到车辆盲区内的是否有车辆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盲区监测报警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盲区内的盲区车辆信息;车辆控制模块,用于提供车辆本身的状态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盲区车辆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盲区车辆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判断所述车辆盲区内的路况是否达到报警条件;报警模块,用于在所述车辆盲区内的路况达到所述报警条件时,进行报警;开关模块,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车辆盲区监测报警系统。
可选的,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包括热成像摄像头,所述热成像摄像头获取所述车辆盲区内的盲区车辆信息并将所述盲区车辆信息发送给所述处理模块。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盲区车辆信息判断所述车辆盲区内有无车辆以及根据所述盲区车辆信息分析计算出所述盲区车辆的速度信息以及所述盲区车辆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和所述车辆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相连,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CAN总线获取所述状态信息。
可选的,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车辆本身的位置信息,所述车辆本身的速度信息,所述车辆本身的转向灯信号以及所述车辆本身的方向盘转角。
可选的,所述报警模块包括:仪表盘、LED报警灯和蜂鸣器;所述LED报警灯和所述蜂鸣器设置在所述仪表盘内;所述报警包括:所述LED报警灯闪烁或所述蜂鸣器发声。
可选的,所述报警条件包括:所述盲区车辆的速度大于所述车辆本身,所述盲区车辆与所述车辆本身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米且所述盲区车辆的速度与车辆本身的速度的差值大于等于10km/h。
可选的,所述报警条件包括:所述LED报警灯闪烁,所述处理模块检测到所述车辆本身的转向灯打开或所述车辆本身的方向盘转角大于等于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移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移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16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