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面排水井盖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3843.6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8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俞加良;冯建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坤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6 | 分类号: | E03F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戚小琴 |
地址: | 314007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盖 下排水孔 排水孔 箍环 井板 排出 下井 路面排水 上排水孔 积水 技术方案要点 转动连接 板顶部 重合 固设 启闭 转动 雨天 雨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面排水井盖,涉及一种井盖,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箍环、固设于箍环内的下井板以及转动连接于箍环内且位于下井板顶部的上井板,所述下井板上开设有多个下排水孔,上井板上开设有与下排水孔结构相同的上排水孔,当转动上井板至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完全重合时,便于将雨水排出。本发明解决了雨天井盖上排水孔较少,不能将路面的积水迅速排出的问题,通过在井盖上设置有便于启闭的排水孔,排水孔能够迅速将路面的积水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盖,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路面排水井盖。
背景技术
井盖,用于遮盖下水道口或家中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一般采用圆形。可用于绿化带、人行道、机动车道、码头、小巷等。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50208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防盗防变形的下水道井盖,包括井盖本体,所述井盖本体为圆形结构,所述井盖本体的底部设有井座,所述井盖本体和井座铰接,且井盖本体和井座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所述井盖本体的周边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井座周边设有第二排水孔,且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相配合,所述井盖本体的一侧有方形凹槽,且方形凹槽内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拉环,所述固定块与拉环铰接,所述拉环为弧形结构。本发明设计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由于井盖本体和井座的固定旋转连接,能有效的防止井盖失窃的情况,且井盖本体和井座中间的缓冲装置能有效的防止地面上的重物施压在井盖上而引起的形变。
但是,上述使用新型中存在以下不足:雨天时,由于井盖上的排水孔较少,很难将雨水迅速排到下水道中,造成地面有大量的积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排水井盖,井盖上设置有便于雨天排水的排水孔,雨天时,可将排水孔打开,使雨水经排水孔流入到下水道中,不下雨时,将排水孔关闭,在雨天能迅速将雨水排出,防止路面积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路面排水井盖,包括箍环、固设于箍环内的下井板以及转动连接于箍环内且位于下井板顶部的上井板,所述下井板上开设有多个下排水孔,上井板上开设有与下排水孔结构相同的上排水孔,当转动上井板至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完全重合时,便于将雨水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雨天时,可转动上井板,使上井板上的上排水孔和下井板上的下排水孔刚好完全重合,使水经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排入到下水道中,防止雨天路面积水,非雨天时,可转动上井板,使上井板上的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错开,使上井板将下井板上的下排水孔堵上,防止外界的垃圾等从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进入到下水道中,将下水道堵塞,转动上井板至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完全重合,在雨天能迅速将路面的雨水排出。
较佳的,所述上井板上开设有下水孔,下井板上开设有弧形通孔,转动上井板时,下水孔始终与弧形通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非雨天时,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不连通,路面的水可从下水孔和弧形通孔排到下水道中,雨天时,转动上井板,当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重合时,上井板上的下水孔始终与下井板上的弧形通孔连通,雨水也可从下水孔和弧形通孔排入下水道中。
较佳的,所述下井板的顶部周向开设有卡槽,卡槽内转动连接有滚珠,滚珠凸出凹槽的顶部并抵接于上井板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转动上井板时,上井板在滚珠上转动,使上井板与下井板之间将滑动变滚动,方便转动上井板。
较佳的,所述上排水孔内可拆卸连接有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滤网能够对雨水中的垃圾进行过滤,一方面,防止垃圾将上排水孔或下排水孔堵塞,使路面的水无法经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进入到下水道中,导致路面积水;另一方面,防止垃圾进入到下水道中将下水道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坤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坤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38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