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谷胱甘肽修饰栅极金电极的L-胱氨酸的检测方法及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4043.6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0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肖忠良;刘陈;朱钦;曹忠;李丹;刘楚;冯泽猛;印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刘佳芳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谷胱甘肽 修饰 栅极 电极 胱氨酸 检测 方法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谷胱甘肽修饰栅极金电极的L‑胱氨酸的检测方法及传感器,将谷胱甘肽(GSH)修饰在栅极延长出来的金电极的金膜层表面上,作为场效应晶体管延伸出来的栅极,利用场效应晶体管原位信号放大作用实现对L‑胱氨酸的灵敏检测,其中,GSH阴离子膜通过静电作用吸附结合带正电荷的目标物L‑胱氨酸而产生膜电位的变化。所述传感器对L‑胱氨酸具有良好的超能斯特响应关系,线性范围为5.0×10supgt;‑6/supgt;—1.0×10supgt;‑4/supgt;mol/L,响应灵敏度达到86.76mV/‑pC(25℃),检出限为4.0×10supgt;‑6/supgt;mol/L,可用于猪血清样品中L‑胱氨酸的快速灵敏检测,在健康养殖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谷胱甘肽修饰栅极金电极的L-胱氨酸的检测方法及传感器,即一种选择性膜电位型传感器,适用于健康养殖与生命科学方面的检测。
背景技术
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和新陈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对于氨基酸的分析检测在生物化学、生命科学的研究以及生产管理、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检测氨基酸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及电化学法等,其中,电化学分析法没有衍生反应,且操作简便、响应速度快、选择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场效应晶体管(Field-effect Transistor,FET)简称场效应管,它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可通过电场效应达到控制输出电流大小。它主要分为敏感膜与MOSFET两个部分,本发明主要利用其作为一种电位信号放大器件,并开发新型的栅极延长的金电极,作为传感器的基体器件。
L-胱氨酸(L-cystine)虽属于人体非必需氨基酸之一,但在人体内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促进机体细胞氧化和还原机能、维持蛋白质构型等作用,而且在生化研究,以及制备生物培养基都含有胱氨酸,还可以作为添加剂加入到食品、药品、化妆品中以增加食物的营养、药物的疗效、增强机体和皮肤免疫功能等,故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有普遍应用。目前,电位型电化学检测L-胱氨酸的方法还没有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谷胱甘肽修饰栅极金电极的L-胱氨酸的检测方法及传感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基于谷胱甘肽修饰栅极金电极的L-胱氨酸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场效应晶体管的Si基底层(1)上植入p阱(2)和N型衬底(3),采用热蒸发和磁控溅射技术在p阱(2)处构建源电极(4)和漏电极(5),然后在被植入p阱(2)和N型衬底(3)并构建有源电极(4)和漏电极(5)的Si基底层(1)上构建二氧化硅层(6),再采用热蒸发和磁控溅射技术在多晶硅栅极(7)的基底层上依次镀上铝铜合金层(8)、铬钯合金层(9)和金膜层(10),最后在多晶硅栅极(7)的基底层和二氧化硅层(6)上构建氮化硅层(11);将栅极部分延长0.1—500mm的距离,制得具有栅极金电极的延长栅场效应晶体管;
(2)制备谷胱甘肽的乙醇溶液,并将清洗后的延长栅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金电极浸泡于其中,于避光且干燥的环境下静置,然后洗净浸泡后的栅极金电极,制得谷胱甘肽膜(12)修饰的谷胱甘肽膜栅极金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40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