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污染土壤的绿色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4977.X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3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阮秀秀;杜巍萌;郭凡可;汤育圆;钱光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污染土壤 土壤有机污染物 绿色修复 修复 水热 常温常压条件 废弃物资源化 非均相催化 污染物去除 有机污染物 常规生物 二次污染 绿色环保 土壤结构 无污染物 氧化活性 应用潜能 析出 不可逆 持久性 固液比 炭表面 炭吸附 质量比 自由基 降解 去除 协同 土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的绿色修复方法,用于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区别于常规生物炭吸附土壤有机污染物修复方法在于,利用水热炭表面含有具备氧化活性的环境持久性自由基与H2O2非均相催化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本发明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以5:1~20:1有机污染土壤和水热炭质量比,以2:1~10:1有机污染土壤和H2O2固液比,将三者混合均匀,以此协同去除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本发明加快了有机污染土壤中污染物去除速率,同时该反应体系无污染物析出及二次污染产生,不会对土壤结构和成分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经济高效、绿色环保,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的修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方法,应用于土壤修复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技术有很多,在选择具体的土壤修复技术时,需要根据污染物和土壤性质、处理时间、成本等因素进行全面比较,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目前热解吸技术、土壤气相抽提、生物修复等是应用较广泛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热解吸修复技术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吸附在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达到沸点挥发成气态后再分离处理,主要用于处理卤代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等污染物,但其会破坏土壤结构和生物系统。
土壤气相抽提是通过真空泵抽提产生负压,解吸并夹带走土壤空隙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再收集后最终处理,但其对于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有机农药等物质处理效果较差。
生物修复是通过植物或者微生物来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或降解,其修复费用低、环境友好,但修复周期较长。同时还有一些化学修复技术也可用于土壤修复,虽然其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但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并会对土壤结构和成分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寻找一种经济实惠、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的有机污染土壤绿色修复技术十分必要。
随着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每年会产生大量包括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森林废弃物等生物质,不能有效处理这些数量较大、品质不一、易产生多种危害的生物质易,会对人类及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作为第四大能源以及可再生石油的唯一替代品,废弃生物质的有效处理和利用,既能满足环境保护需求,又利于能源开发利用,实现以废治废。因此,近些年应用生物炭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技术应运而生。
生物炭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丰富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达到转移污染物的目的,生物炭修复法虽然较好地克服对土壤结构和成分破坏等问题,但该方法只是单纯通过吸附将污染物转移,并没有达到降解的目的,后续还会存在吸附后生物炭的处理以及污染物再析出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的绿色修复方法,利用水热炭与H2O2非均相催化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即利用水热炭表面含有具备氧化活性的环境持久性自由基,能催化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通过氧化反应快速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本发明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成本较低,是一种简单、高效、环境友好、绿色的有机污染土壤绿色修复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的绿色修复方法,利用水热炭与H2O2进行非均相催化反应生成强氧化基团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具体步骤如下:
a.采用粉碎的生物质材料作为原料,将生物质材料研磨成颗粒粒度不大于50目的粉状碳源颗粒;生物质材料优选采用农作物秸秆或蔬果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49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