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寒热平调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985192.4 申请日: 2018-08-28
公开(公告)号: CN108785642A 公开(公告)日: 2018-11-13
发明(设计)人: 王敏;王舒怡 申请(专利权)人: 楚雄齐苏堂中医门诊部
主分类号: A61K36/9068 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14;A61P1/08;A61P1/00;A61P1/12;A61P1/04
代理公司: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代理人: 张玺
地址: 675000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药物组合物 制备 应用 原料重量份 大便稀溏 粉碎过筛 肝胃不和 配方配比 胃脘胀满 北沙参 法半夏 吴茱萸 原料药 浙贝母 黄连 白芍 柴胡 陈皮 大枣 干姜 黄芩 混匀 甘草 呕吐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寒热平调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寒热平调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原料重量份的法半夏10~30份、北沙参10~30份、黄连10~30份、黄芩(彝药名:赊卡齐)10~30份、柴胡(彝药名:阿日)10~30份、白芍(彝药名:本舒)10~30份、干姜10~30份、炒吴茱萸(彝药名:念拍贝锡)10~30份、陈皮10~30份、大枣10~30份、浙贝母10~30份和甘草10~30份。制备方法是将配方配比的各原料药粉碎过筛混匀得到。应用为所述的寒热平调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寒热互结,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胀满、呕吐、肠鸣、大便稀溏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彝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寒热平调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寒热错杂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寒证和热证,呈现寒热交错的现象,称为寒热错杂。寒热错杂有上下寒热错杂和表里寒热错杂的不同。阴阳不相顺接,即阴阳不相平衡,表里不相贯通,阳气不能外达四肢。发热则多系弛张热,呈寒热交作之状,当阴寒盛正气虚时则寒,正气来复,正邪相争而发热。常见症型有:1、上下寒热错杂,患者身体上部与下部的寒热性质不同,称为上下寒热错杂。包括上寒下热和上热下寒两种情况。上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以膈为界,则胸为上,腹为下。而腹部本身上腹胃脘又为上,下腹膀胱、大小肠等又属下。(1)上寒下热,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寒,下部表现为热的证候。例如,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同时又兼见尿频、尿痛、小便短赤,此为寒在胃而热在膀胱之证候。此即中焦有寒,下焦有热,就其相对位置而言,中焦在下焦之上。所以属上寒下热的证型。(2)上热下寒,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例如患者胸中有热,肠中有寒,既见胸中烦热,咽痛口干的上热证,又见腹痛喜暖,大便稀溏的下寒证,就属上热下寒证。2、表里寒热错杂,患者表里同病而寒热性质不同,称为表里寒热错杂。包括表寒里热和表热里寒两种情况。(1)表寒里热,患者表里同病,寒在表热在里的一种证候。常见于本有内热,又外感风寒,或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的病证。例如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气喘、烦躁、口渴,脉浮紧即是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2)表热里寒,患者表里同病,表有热里有寒的一种证候。常见于素有里寒而复感风热;或表热证未解,误下以致脾胃阳气损伤的病证。如平素脾胃虚寒,又感风热,临床上既能见到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瘤的表热证,又可见到大便溏泄,小便清长,四肢不温的里寒证。寒热错杂的辨证,除了要辨别上下表里的部位之外,关键在于分清寒热的多少。寒多热少者,应以治寒为主,兼顾热证;热多寒少者,应以治热为主,兼顾寒证。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远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症状。因此,开发一种能解决上述症状的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寒热平调的药物组合物;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寒热平调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寒热平调的药物组合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寒热平调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原料重量份的法半夏10~30份、北沙参10~30份、黄连10~30份、黄芩(彝药名:赊卡齐)10~30份、柴胡(彝药名:阿日)10~30份、白芍(彝药名:本舒)10~30份、干姜10~30份、炒吴茱萸(彝药名:念拍贝锡)10~30份、陈皮10~30份、大枣10~30份、浙贝母10~30份和甘草10~30份。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是将配方配比的各原料药粉碎过筛混匀得到。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寒热平调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寒热互结,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胀满、呕吐、肠鸣、大便稀溏药物中的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楚雄齐苏堂中医门诊部,未经楚雄齐苏堂中医门诊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51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