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5354.4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0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向萌;董浩鸣;丁懿鑫;张宁;杨菁菁;杨润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K9/12 | 分类号: | C08K9/12;C08K3/08;C08L83/04;C08L63/00;C08L7/02;C08L33/12;C08L77/0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高姗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纳米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石墨烯/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加入反应容器中,再将硝酸银、形貌控制剂和端氨基聚醚加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超声处理使分散,对反应釜加热,同时对分散液辐照处理,得到石墨烯/纳米银杂化水凝胶,所述端氨基聚醚为Huntsman公司的JEFFAMINE系列D-230、D-400、D-2000、D-4000、ED-600、ED-900、ED-2003、EDR-148、T-403、T-3000和T-500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端氨基聚醚的浓度为0.01-5g/L;
(2)对石墨烯/纳米银杂化水凝胶进行干燥,得到石墨烯/纳米银杂化气凝胶;
(3)在超声波作用下使石墨烯/纳米银杂化气凝胶与高分子聚合物前驱体充分混合,形成石墨烯/纳米银杂化气凝胶/高分子聚合物前驱体混合物,加热所述混合物,进行固化处理,得到石墨烯/纳米银协同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为0.1-15mg/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硝酸银的质量比为0.2-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形貌控制剂选自氯化钠、硫化钠、氯化铁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多种,形貌控制剂的浓度为0.000001-0.1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辐照处理为激光脉冲、微波、紫外线、γ射线或等离子束辐照处理;激光的波长为355-1064nm,强度为0.0001-500J/脉冲,脉冲宽度为1皮秒-100纳秒,脉冲频率为1-100Hz;微波处理的微波频率为20-20000MHZ,时间为0.1-400min,微波输出功率为50-50000W;紫外线的波长为100-400nm,功率为50-5000W,处理时间为0.1-400min;γ射线的剂量为0.01-1000Gy,处理时间为0.1-400min;发射等离子束的电流强度为0.01-100A,处理时间为0.1-400min;超声处理的温度是30~80℃,超声功率是100~6000W,超声时间是0.5~5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对石墨烯/纳米银杂化水凝胶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或冷冻干燥,冷冻温度是-196~-2℃,干燥温度是0~50℃,干燥真空度是3~30000Pa,干燥时间是5~96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得到的石墨烯/纳米银杂化气凝胶表面或内部石墨烯片层上含有纳米银,纤维的密度为0.05g/cm3-15g/cm3,电导率为0.001-100S/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前驱体为硅橡胶前驱体、聚氨脂前驱体、环氧树脂前驱体、石蜡前驱体、浇铸尼龙前驱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前驱体、聚酰亚胺前驱体、聚苯乙烯前驱体、天然乳胶前驱体或聚丙烯前驱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石墨烯/纳米银杂化气凝胶与高分子聚合物前驱体混合后、加热前进行超声处理及抽真空处理,超声温度是30~80℃,超声功率是100~6000W,超声时间是0.5~5h;真空度是0.04~0.12atm,真空处理时间是5~70min;加热所述混合物的温度为48~85℃,固化时间是1.5~6h,固化温度是85~155℃。
9.一种由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复合材料可作为导电复合材料或抗菌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535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