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椿复合多糖饮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6665.2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5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赵改;蒋鹏飞;史冠营;程菁菁;张乐;王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2/52;A23L2/72;A23L2/84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多糖 香椿 饮料 制备 抗氧化 过滤 产业化生产 高压均质机 降血糖效果 无毒副作用 均质处理 生物吸收 特征香气 消化吸收 药食同源 规模化 混合液 决明子 颗粒度 上清液 香椿叶 山药 汁液 大麦 降糖 均质 溶出 装瓶 杀菌 调配 保留 | ||
一种香椿复合多糖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汁液;(2)调配得到多糖混合液;(3)过滤后的上清液为香椿复合多糖饮料;(4)均质:将过滤后的香椿复合多糖饮料用高压均质机进行均质处理;(5)杀菌、装瓶: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本发明采用的原料香椿叶、山药、决明子和大麦均为药食同源,无毒副作用,且降糖和抗氧化效果明显,保留了原料的特征香气成分和风味,有效降低物料的颗粒度增加比表面积,大大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多糖的生物吸收利用率,抗氧化和降血糖效果更明显,更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椿复合多糖饮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糖(
本团队一直致力于功能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功能产品的开发研究,在降糖方面做了降糖成分的筛选、降糖活性的测定及降糖产品开发的试验。本发明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体外抗氧化试验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降糖试验,从十余种药食同源的原料中选择香椿、决明子、大麦、山药四种功能活性强、药用价值高的原料进行复配,再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发酵技术、酶解工艺、真空过滤技术和高压均质技术制备香椿复合多糖饮料,既保留了其特有的营养成分又兼具功能食品的特点,将最大限度地提高加工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多糖饮料原料单一化、口感和功能性差、易产生沉淀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香椿复合多糖饮料的制备方法。在原料选取上,以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作为判断依据,从十余种药食同源的原料中进行筛选、复配、效果评价,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多糖饮料原料单一化的问题。在原料处理上,采用新型护色技术防止山药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褐变;筛选出决明子和大麦的最佳烘烤温度,经美拉德反应降低苦涩味,使口感醇厚。在加工工艺上,采用超微--破壁联用粉碎技术、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发酵技术和生物酶解工艺,有效降低物料的颗粒度增加比表面积,大大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多糖的生物吸收利用率;采用真空过滤技术和高压均质技术防止多糖饮料产生沉淀。本发明不仅解决了现有降糖饮料原料单一化、口感和功能性差、易产生沉淀等问题,还根据原料的组成特性进行复配,研制出一款口感好、风味独特、抗氧化和降糖效果明显的香椿复合多糖饮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香椿复合多糖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汁液:选取品质优良的香椿叶、山药、决明子和大麦,分别制备出香椿叶多糖汁液、山药多糖汁液、决明子多糖汁液和大麦多糖汁液备用;
(2)调配:取香椿叶多糖汁18~34mL、山药多糖汁12~28mL、决明子多糖汁4~20mL、大麦多糖汁4~20mL、饮用水10~35mL、甜叶菊0.01~0.05g及柠檬酸0.02~0.10g混合均匀,即可得多糖混合液;
(3)过滤:将调配好的多糖混合液加入硅藻土进行真空过滤,过滤后的上清液为香椿复合多糖饮料;
(4)均质:将过滤后的香椿复合多糖饮料用高压均质机进行均质处理,均质压力为20~25MPa,均质温度为65~70℃。
(5)杀菌、装瓶:过滤后的香椿复合多糖饮料经超高温瞬时灭菌后即可装入灭过菌的瓶子,灭过菌的香椿复合多糖饮料装瓶后,可有效防止香椿复合多糖饮料褐变,保质期可达12个月,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
所述步骤(1)中制备香椿叶多糖汁的具体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66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