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射场小卫星远程测试数据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6767.4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2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泓杉;韩冬;李敬博;陆文高;戴涧峰;赵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8 | 分类号: | H04W4/08;H04W24/04;H04W24/08;H04W28/06;H04W28/14;H04W84/06;H04B7/185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射场 卫星 远程 测试 数据处理 方法 | ||
1.一种发射场小卫星远程测试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制定远程数据通信协议,对小卫星测试系统中测试前端、远程控制端的数据处理环境进行部署;
(2)远程测试开始后,对测试前端进行封装主处理区及封装预处理区划分,根据测试前端数量N采集对应数量的N路测试前端数据,同时进行数据种类识别,将缓存及数据封装后的远程测试数据包发送至远程控制端;
(3)远程控制端接收步骤(2)所得的封装后的远程测试数据包,对数据包进行解析主处理区及解析预处理区划分,并利用远程控制端内置线程对两个区内的数据包解析,对解析后的卫星测试数据组播,供第三方测试系统读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射场小卫星远程测试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制定的远程数据通信协议的信息格式规定,所述远程数据包括信息头、信息体,信息头长度为13个字节,信息体长度为0~65522字节;
其中,所述信息头包含数据长度、产生时间、信源标识、卫星标识、信息标识、信宿标识;
数据长度:不包括本字段在内的有效数据长度,占用2个字节;
产生时间:远程数据信息产生时刻,占6个字节;
信源标识:识别远程数据来源的基地信息标识,占1个字节;
卫星标识:识别远程数据来源的卫星信息标识,占2个字节;
信宿标识:识别远程数据去向的卫星信息标识,占1个字节;
信息标识:区分远程数据信息种类,占1个字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射场小卫星远程测试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数据的信息种类包括原始遥测、遥控指令、远程控制命令、供配电地面设备采集数据、测控地面设备采集数据、卫星状态采集数据,并通过信息ID号区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射场小卫星远程测试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按照处理内容对所述测试前端进行划分,负责对前端数据的集成和变换处理的区域为封装预处理区,对封装数据包进行校验处理的区域为封装主处理区,其中:
封装预处理区:根据测试前端数据种类进行分类,并对所有数据进行信息头、信息体标识,完成封装并发送至主处理区;
封装主处理区:接收预处理区发送的封装后数据包并进行格式校验,校验合格后的数据包发送至远程控制端并将缓存的该数据包删除,校验不合格的数据包由预处理区重新调取缓存的该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射场小卫星远程测试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按照远程测试数据包解析位置对远程控制端进行划分,负责以流水线方式对数据包内信息头进行处理的区域为解析预处理区,负责对信息体进行处理的区域为解析主处理区,其中:
解析预处理区:根据远程测试数据包种类进行分类,并对所有数据的信息头进行识别,将识别后的数据包发送至解析主处理区;
解析主处理区:接收解析预处理区发送的识别后的数据包并对数据信息体进行解析,并对解析后数据进行广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射场小卫星远程测试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预处理区识别数据信息头的具体方法为:根据所述步骤(2)中识别的数据种类M及N路远程测试数据包,确定解析主处理区需要调用的线程池个数,所述线程池个数为M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未经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676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