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庇佑仓以及壁掛式滑道火灾逃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7189.6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9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天军 |
主分类号: | A62B31/00 | 分类号: | A62B31/00;A62B1/00;A62B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杜娟 |
地址: | 716000 陕西省延***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外墙壁 出口门 逃生孔洞 火灾逃生装置 建筑物楼层 逃生通道 滑道 人员伤亡损失 防火阻燃 火灾发生 最大可能 绝热 进入门 内侧壁 外侧壁 夹层 自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庇佑仓,包括庇佑仓主体,庇佑仓主体设置在建筑物楼层逃生通道内靠近建筑物外墙壁的内侧,庇佑仓主体内侧壁和外侧壁均设置有防火阻燃绝热夹层,庇佑仓主体上靠近建筑物楼层逃生通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进入门,庇佑仓主体靠近建筑物外墙壁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口门,与第一出口门相对应的建筑物外墙壁上还开设有逃生孔洞,庇佑仓主体设置第一出口门的一侧与开设逃生孔洞的建筑物外墙壁内侧固定连接,第一出口门与逃生孔洞对应设置。在火灾发生时,被困人员能在第一时间采取自救待援,最大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损失。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壁掛式滑道火灾逃生装置,能及时高效地使被困人员获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紧急逃生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庇佑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壁掛式滑道火灾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生火灾,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尤其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更难扑救,英国格伦.费尔24层公寓楼火灾造成80余人死亡;俄罗斯商场大火,60多个鲜活的生命被火魔吞噬;迪拜高楼大火;2018年4月23日凌晨,我国广东青远一KTⅤ发生火灾,虽然大火在30分钟即被扑灭,但仍有18人永远失去了生命。
面对高层建筑火灾这个人类的宿敌,人们采取多种方法和设备进行扑救,目前主要有消防车,登高车来进行灭火和救助被困人员,还有英国人埃里克.胡珀发明的袋状逃生装置,我国范石钟设计发明的逃亡滑梯等技术和装置,这些火灾扑救装备在实施火灾扑救作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登高车极易受交通等因素影响,很难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施救;同时也受高度,现场环境,风力等因素制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降低了扑救效果;
2.生命逃亡滑梯,目前处于概念设计阶段,但它是与消防登高车十分相似的一款设计,其不足之处与消防登高车无异,且大量被困人员(设想每分钟救助15名以上)从滑梯“Z”字型滑落的冲击力更对其安全系数提出更高的考验;
3.袋状逃生装置虽然已在迪拜高楼安装,即使其至今还没有真正接受火灾的实际考验,但是其袋状构造在火实现场有毒烟气在气流升力的作用下,烟气进入,类似形成烟囱,人员至上而下滑落,极易造成窒息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庇佑仓,在火灾发生时,被困人员能在第一时间采取自救待援,最大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损失。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壁掛式滑道火灾逃生装置,能及时高效地使被困人员获救。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庇佑仓,包括庇佑仓主体,庇佑仓主体设置在建筑物楼层逃生通道内靠近建筑物外墙壁的内侧,庇佑仓主体内侧壁和外侧壁均设置有防火阻燃绝热夹层,庇佑仓主体上靠近建筑物楼层逃生通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进入门,庇佑仓主体靠近建筑物外墙壁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口门,与第一出口门相对应的建筑物外墙壁上还开设有逃生孔洞,庇佑仓主体设置第一出口门的一侧与开设逃生孔洞的建筑物外墙壁内侧固定连接,第一出口门与逃生孔洞对应设置。
本发明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特征还在于,
庇佑仓主体内还安装有第一供电装置,第一供电装置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有第一空气净化器及照明装置,庇佑仓主体内还安装有给氧装置和第一防护面罩。
该庇佑仓在建筑物每层均安装或者隔层安装,且位于不同楼层的庇佑仓安装位置垂直对应。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壁掛式滑道火灾逃生装置,包括上述庇佑仓以及在设置逃生孔洞对应的建筑物外墙壁顶部安装的滑轮装置,滑轮装置位于逃生孔洞的上方,逃生孔洞下方对应的地面上还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连接有钢缆,钢缆的另一端穿过滑轮装置连接有逃生厢室,逃生厢室靠近逃生孔洞一侧开设有与逃生孔洞对应的第二进入门,升降装置还通过导线连接有第三供电装置。
本发明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特征还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天军,未经黄天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71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