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片制造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薄片制造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7352.9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3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依田兼雄;永井芳之;小口裕生;藤田惠生;新井圣;市川和弘;小口照哲;谷口诚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21B1/06 | 分类号: | D21B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权太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片 制造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薄片制造装置的效率(生产性)的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系统、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薄片制造方法。薄片制造装置(100)通过对将原料(MA)解纤而生成的纤维与树脂的混合物(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加热器(81、82)来加热从而制造薄片(S),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加热器(81、82)具有第一旋转体(171)、在与第一旋转体(171)之间夹持第二料片(W2)的第二旋转体(172)、能够在第一旋转体(171)与第二旋转体(172)夹持第二料片(W2)的位置和第一旋转体(171)与第二旋转体(172)不夹持第二料片(W2)而分离的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移动机构(190),加热器(81、82)以相对于薄片制造装置(100)可拆装的方式被单元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纸(薄片)的制造的薄片制造装置、具备该薄片制造装置的薄片制造系统、该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具有对包含纤维与树脂(结合材料)的材料进行加压加热而形成薄片的成形部且尽量不使用水的干式的薄片制造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通过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来夹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加压加热,从而制造薄片。在第一旋转部中,被配置于旋转中心部的金属芯被软质体(橡胶层)覆盖,且软质体的外周面(表面)通过加热器而被加热。第二旋转部具有在内部设置有热源的金属芯,并且金属芯未被软质体覆盖。即,利用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而设置有硬度差,并通过使第一旋转部的软质体追随材料的凹凸而变形,从而使夹持材料时的接触面积变大,由此能够高效地对材料进行加热。进而,由于通过加热器而仅对软质体的表面进行加热,因此与对软质体的整体被加热的情况相比,软质体不易发生热劣化。
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在成形部中配置有加压部和加热器,并通过使加压部中的加压力以及加热器中的加热温度中的至少一方发生变化,从而使薄片的厚度、密度发生变化。换言之,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具有一个加压加热装置,通过改变该加压加热装置的条件,从而使薄片的厚度、密度发生变化。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由于软质体被加热,因此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软质体的热劣化都会进展,从而需要进行部件更换。此外,在软质体发生热劣化而需要部件更换的情况下,存在为了更换部件而使装置长时间地停止,从而使装置的效率(生产性)降低的可能性。此外,虽然也考虑不设置软质体的结构,但是在未设置有软质体的结构中,由于当材料被第一旋转部与第二旋转部夹持时,材料的凹凸会被压扁而出现局部的光泽感,因此难以制造出具有均匀的亚光感的薄片。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在改变加压加热装置的条件的情况下,由于在改变加压加热装置的条件的期间内无法制造薄片,因此装置的效率(生产性)会降低。进而,在加压加热装置(特别是加热器)寿命截止而需要部件更换等维护的情况下,存在为了更换部件而使装置长时间地停止,从而使装置的效率(生产性)降低的可能性。
另外,在薄片制造装置中,也存在迅速地对材料进行加热从而迅速地制造薄片这样的高速性的要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300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610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并能够通过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通过对将原料解纤而生成的纤维与结合材料的混合物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来实施加热从而制造薄片,所述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以相对于该薄片制造装置而可拆装的方式被单元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73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