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紧凑型环状板式一体化电机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7376.4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4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胡习婷;韩继文;李广;朱大宾;傅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K11/33 | 分类号: | H02K11/33;H02K11/21;H02K11/02;H02K5/22;H02P6/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李晶尧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紧凑型 环状 板式 一体化 电机 驱动器 | ||
一种紧凑型环状板式一体化电机驱动器,涉及士兵系统中的外骨骼系统领域;包括驱动板、控制板、铁氧体、焊针组和三相线缆;其中,驱动板为水平放置的圆形板状结构;控制板为同轴放置在驱动板上方的圆形板状结构;控制板的圆心处设置有圆形通孔;焊针组竖直固定安装在驱动板与控制板之间;铁氧体固定安装在驱动板的上表面;控制板沿轴向与外部电磁制动器对接;驱动板沿轴向与外部导热壳对接;三相线缆沿轴向穿过驱动板和控制板;本发明采用了双层板对接方式,有效减小了占用空间,实现控制驱动紧凑型轻质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士兵系统中的外骨骼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紧凑型环状板式一体化电机驱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士兵系统正在向复杂化方向发展,包括战斗系统、信息系统和生活系统。武器与弹药的重量是制约单兵作战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助力型外骨骼技术通过模拟人体骨骼肌肉,为人体装备额外的外骨骼系统,提高士兵野外负重机动的持续能力和运动机能。外骨骼关节的控制驱动需要极小的空间。
现有的电机驱动器一体化设计是将驱动器置于电机上方或者电机轴向的侧壁,这样的一体化设计是只是空间上的叠加。在对外形尺寸要求比较高的场合这样的设计会增大电机的尺寸,不利于外骨骼关节小型化、轻便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紧凑型环状板式一体化电机驱动器,采用了双层板对接方式,有效减小了占用空间,实现控制驱动紧凑型轻质化设计。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紧凑型环状板式一体化电机驱动器,包括驱动板、控制板、铁氧体、焊针组和三相线缆;其中,驱动板为水平放置的圆形板状结构;控制板为同轴放置在驱动板上方的圆形板状结构;控制板的圆心处设置有圆形通孔;焊针组竖直固定安装在驱动板与控制板之间;铁氧体固定安装在驱动板的上表面;控制板沿轴向与外部电磁制动器对接;驱动板沿轴向与外部导热壳对接;三相线缆沿轴向穿过驱动板和控制板。
在上述的一种紧凑型环状板式一体化电机驱动器,所述的驱动板和控制板的直径均为73-77mm;控制板的圆形通孔直径为28-32mm;驱动板与控制板之间的间距为7-9mm。
在上述的一种紧凑型环状板式一体化电机驱动器,所述驱动板采用单层铝基板材料;所述控制板采用4层玻纤板叠层放置。
在上述的一种紧凑型环状板式一体化电机驱动器,所述三相线缆包括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放置;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设置在以控制板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弧上。
在上述的一种紧凑型环状板式一体化电机驱动器,所述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相对于控制板中心的夹角为58-62°;第二线缆与第三线缆相对于控制板中心的夹角为58-62°;所述第一线缆轴心距控制板中心的距离为16-20mm;第二线缆轴心距控制板中心的距离为16-20mm;第三线缆轴心距控制板中心的距离为16-20mm。
在上述的一种紧凑型环状板式一体化电机驱动器,所述焊针组包括第一组焊针、第二组焊针、第三组焊针和第四组焊针;其中,第一组焊针、第二组焊针、第三组焊针和第四组焊针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放置;且第一组焊针、第二组焊针和第三组焊针设置在以控制板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弧上。
在上述的一种紧凑型环状板式一体化电机驱动器,第一组焊针轴心距控制板中心的距离为16-20mm;第一组焊针位于第一线缆的顺时针方向,且第一组焊针与第一线缆的轴心距为7-9mm;第二组焊针轴心距控制板中心的距离为16-20mm;第二组焊针位于第二线缆的顺时针方向,且第二组焊针与第二线缆的轴心距为7-9mm;第三组焊针轴心距控制板中心的距离为16-20mm;第三组焊针位于第三线缆的顺时针方向,且第三组焊针与第三线缆的轴心距为7-9mm;第四组焊针与第三线缆相对于控制板中心的夹角为88-92°;且第四组焊针轴心距控制板中心的距离为22-2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73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霍尔集成电路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蘸油盒及转子蘸油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