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反激电源变换器的自给供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7377.9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7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岳长路;王移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M7/217 | 分类号: | H02M7/217;H02H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徐辉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源 变换器 自给 供电 电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反激电源变换器的自给供电电路,母线电压供电模块在母线上电后为控制芯片供电;控制芯片上电后通过供电控制模块控制变压器原边绕组工作,变压器副边辅助绕组从原边绕组耦合获得电压为变压器副边绕组供电模块供电;变压器副边绕组供电模块充电后为控制芯片供电;切换模块在变压器副边绕组供电模块充满电后关断母线电压供电模块的对控制芯片的供电输出。本发明可在变压器副边绕组供电模块充电完成后,切断母线电压,单独由辅助绕组给控制芯片供电,如果出现变压器副边绕组供电模块出现故障或者控制芯片PWM驱动输出占空比小、供电控制模块出现异常等情况,能够进行故障恢复,保证了控制芯片不掉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反激电源变换器的自给供电电路,属于供配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给供电电路是在不需要外部辅助电源供电的条件下提供控制芯片所需要的电源电压。通常情况下,自给供电电路有两种取电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母线电压上的分压电阻得到,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母线电压分压后与变压器的辅助绕组转换来的电压给电容充电得到。这两种方式都是先通过母线电压分压后得到控制芯片所需的电源电压,它所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母线电压受电网电压的影响,电压纹波较大,通过电阻分压的方式直接连接到控制芯片的电源端会导致电源电压不稳定,极易出现打嗝效应,此外,当电源变换器发生短路异常情况时,由于控制芯片的电源电压取自母线电压,此时控制芯片不能起到保护作用,甚至有可能会烧毁控制芯片,大大降低了电源变换器的可靠性。
反激电源变换器控制芯片的电源电压可以通过母线电压供电模块提供,在芯片正常工作后,变压器辅助绕组可以提供稳定的芯片电源电压,也就是说,母线电压供电模块和辅助绕组供电模块同时给芯片供电,这样做的缺点是母线电压纹波大和变压器辅助绕组有干扰,不利于芯片电源电压的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反激电源变换器的自给供电电路,把控制芯片的电源电压和母线电压断开,完全由变压器的辅助绕组上连接的电容电压提供,实现高压与低压在电压高端上的分离,使电源变换器达到较高的可靠性。
本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用于反激电源变换器的自给供电电路,包括:母线电压供电模块、变压器副边绕组供电模块、变压器、供电控制模块以及切换模块;
母线电压供电模块在母线上电后为控制芯片供电;控制芯片上电后通过供电控制模块控制变压器原边绕组工作,变压器副边辅助绕组从原边绕组耦合获得电压为变压器副边绕组供电模块供电;变压器副边绕组供电模块充电后为控制芯片供电;切换模块在变压器副边绕组供电模块满足供电条件后关断母线电压供电模块的对控制芯片的供电输出。
优选的,供电控制模块在变压器副边绕组供电模块输出电压低于设定阈值后,恢复母线电压供电模块的对控制芯片的供电输出。
优选的,还包括稳压模块,变压器副边绕组供电模块输出电压及母线电压供电模块的输出电压经稳压模块输出到控制芯片的供电端。
优选的,变压器副边绕组供电模块包括第一充电单元、第二充电单元和开关单元,变压器副边绕组供电模块上电后为第一充电单元和第二充电单元充电,第一充电单元的输出电压经控制芯片电源的稳压模块稳压后为控制芯片供电,第二充电单元的输出电压连接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第二充电单元的输出电压当达到开关单元的开启电压后,开关单元开启,切断母线电压供电模块的供电输出,由第一充电单元为控制芯片供电。
优选的,变压器副边绕组供电模块无法提供正常的电压时,第二充电单元的输出电压降低,开关单元关断,母线电压供电模块继续供电输出为控制芯片供电。
优选的,还包括故障指示电路,当发生变压器输出过流时,输出过流故障指示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73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