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扩展低功耗多服务收发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8098.4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7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陈爱新;陈远航;刘晓滨;门吉卓;王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H04B1/00;H04B1/4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马全亮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展 功耗 服务 收发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扩展低功耗多服务收发机系统,该系统是采用可插拔板卡式设计,满服务状态下,一块数字主板、2块数字从板、1块光口扩展板、14块射频板可插入背板中。本发明采用插卡式设计,可根据射频服务数量增加数字信号采集板(数字从板),各个射频板对背板为统一接口,可根据需求插入对应频段射频板。本发明基于数字重采样变频及压缩算法,压缩传输数据量,降低系统传输速率,使系统可满足14路服务的共建共享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字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扩展低功耗多服务收发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运营商3G/4G网络及家庭宽带、无线WLAN等高度完善,无线业务应用的种类及数量越来越丰富,数据吞吐量的急速增长,对无线网络的覆盖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对通话质量、数据业务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移动网络无处不在,急需构建更加通用的硬件平台和灵活加载的软件平台,以适应多种制式的服务的信号覆盖。在数字信号处理方面,射频信号会首先混频到合适的中频,再对中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对于上行链路,中频信号经过AD转换为数字信号,但信号的高采样率会给基带的处理模块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必须进行数字信号处理来降低信号的采样率。下行链路正好相反,若对低采样率的基带信号直接模拟化会造成系统大的量化误差,同时也会增加模拟滤波器设计的难度。因此,必须进行数字信号处理来提高信号的分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扩展低功耗多服务收发机系统,该系统可以支持多路信号服务的共建共享需求,并压缩传输数据量,降低系统传输速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扩展低功耗多服务收发机系统,包括:背板、数字主板、数字从板、主射频板组和从射频板组;
背板提供插接接口,数字主板、数字从板、主射频板组和从射频板组均插接在背板上,数字主板包括第一信号处理模块、第一数据采集模块以及主从选择器;数字从板包括第二信号处理模块以及第二数据采集模块;
收发机系统工作在上行链路时:
外部远程端发送的基带数据通过主从选择器进行选通,当选通数字主板时,外部远程端发送的数据进入第一信号处理模块进行处理,获得数字中频信号,将数字中频信号发送给第一数据采集模块得到模拟中频信号,通过背板将模拟中频信号传给主射频板组中对应的主射频板发射出去;
当选通数字从板时,外部远程端发送的基带数据进入第二信号处理模块进行处理,获得数字中频信号,将数字中频信号发送给第二数据采集模块得到模拟中频信号,通过背板将模拟中频信号传给从射频板组中对应的从射频板发射出去。
收发机系统工作在下行链路时:
外部射频信号根据频段接入主射频板组或者从射频板组,当接入主射频板组时,外部射频信号通过主射频板组中对应的主射频板转换为模拟中频信号,通过背板将模拟中频信号发送给第一数据采集模块得到数字中频信号,将数字中频信号交给第一信号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并将生成的基带数据打包发送给外部远程端;
当接入从射频板组时,外部射频信号通过从射频板组中对应的从射频板转换为模拟中频信号,通过背板将模拟中频信号发送给第二数据采集模块得到数字中频信号,将数字中频信号交给第二信号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并将生成的基带数据打包发送给外部远程端。
还包括光口扩展板,当处于上行链路并且主从选择器与外部远程端之间通信中断时,通过光口扩展板接收外部远程端发送的基带数据,并通过背板传给数字主板中的主从选择器;
当处于下行链路并且主从选择器与外部远程端之间通信中断时,通过光口扩展板将基带数据发送给外部远程端。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结构相同,均包括:多载波压缩模块和多载波解压缩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80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