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自动激光检测薄片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8561.5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5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华;徐玲杰;王满仓;蔡燕;张健;刘文文;曹宇;杨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21/01;G06Q3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典彪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自动 激光 检测 薄片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激光检测薄片的装置,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包括工作台、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传动连接,还包括驱动主动辊轮转动的电机,电机信号连接有控制器;工作台的两侧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激光检测室,传送带位于激光检测室的内部,激光检测室的上部设有红外传感器、激光感应器和摄像头,红外传感器、激光感应器和摄像头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激光检测室的侧壁上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位于传送带的上方,激光检测室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与电动推杆的位置相对,电动推杆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器信号连接有计时器和显示屏。本发明解决了人工利用激光检测设备检测薄片效率低下且伤害人眼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激光检测薄片的装置。
背景技术
薄片,常指某物被加工成的扁平片。一些薄片类介质,例如纸质类薄片、塑料类薄片,常常为了防伪而设有防伪码,这类防伪码通常需要利用特定的激光照射,人眼才能看到特定的图案,为了检测到这些防伪码,通常需要使用激光检测设备。
目前一般是人工使用激光检测设备对薄片进行检测,人工检测一方面操作较为麻烦,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人眼长时间看到激光也极为不适,会对人眼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自动激光检测薄片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激光检测薄片的装置,以解决人工利用激光检测设备检测薄片效率低下且伤害人眼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如下:
用于自动激光检测薄片的装置,包括工作台、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传送带水平设置且位于工作台的上方,还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辊轮同轴连接,电机信号连接有控制器;工作台的两侧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激光检测室,传送带位于激光检测室的内部,激光检测室的上部设有红外传感器、激光感应器和摄像头,红外传感器、激光感应器和摄像头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激光检测室的侧壁上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位于传送带的上方,激光检测室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与电动推杆的位置相对,电动推杆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器信号连接有计时器和显示屏,计时器预先设有时间阈值,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感应薄片的位置,当红外传感器将感应到薄片通过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工作,同时控制计时器开始计时和激光感应器启动,当激光感应器感应到薄片上的防伪码并显现图案时,触发摄像头对显现的图案进行拍照并发射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拍摄的图案发送给显示器显示;当计时器计时结束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当计时器计时结束,以及激光感应器未感应到薄片上的防伪码时,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启动,再控制电机启动。
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放置在传送带上的薄片随着传送带一起被运输至激光检测室内,当红外传感器将感应到薄片经过时,红外传感器将感应到薄片通过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工作,同时控制计时器开始计时和激光感应器启动,此时传送带停止,薄片处于检测工位上,当激光感应器感应到薄片上的防伪码并显现图案时,触发摄像头对显现的图案进行拍照并发射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拍摄的图案发送给显示器显示,从而工作人员可通过显示屏观察到薄片上的防伪图案;当计时器计时结束后,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传送带继续带动被检测的薄片向前移动,同时带动下一个薄片进入激光检测室中。当计时器计时结束,以及激光感应器都没感应到薄片上的防伪码时,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启动,再控制电机启动,电动推杆将薄片从通孔推出,说明该薄片是假的,然后再启动电机,让传送带带动下一张薄片进入激光检测室,实现了真假薄片的分类。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的人工利用激光检测设备对薄片进行检测的方案相比,本发明通过传送带将薄片自动而连续地送入激光检测室中进行检测,不需要人工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激光感应器感应到薄片上的防伪码并显现图案时,摄像头对图案进行拍摄并通过显示屏显示,避免人眼直接看到激光而受到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未经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85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