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教学评价数据可信度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90031.4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5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田锋;王媛媛;吴凡;陈妍;杨子晨;籍伟华;郑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35 | 分类号: | G06F16/35;G06F40/30;G06Q50/2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教学 评价 数据 可信度 教学质量 综合 方法 | ||
1.基于教学评价数据可信度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单条教学评价数据进行可信度等级分类,首先提取新获得教学评价数据的相应特征,将其作为输入;然后根据评价主体调用已构建的可信度等级分类模型,得到该条不同评价主体的可信度等级Cinstances;
步骤二,基于多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结构,针对每一类型的课程,根据不同评价主体各自的关注度,对原有的不同主体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自适应调整,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基于语义相似度将评价主题词多对一地映射到二级指标核心词上,并对二级指标核心词进行词频统计,然后,将二级指标核心词一对一地映射到一级评价指标上,选取每一个一级指标对应的前k个二级指标核心词来计算各一级指标上不同主体的关注度,最后通过关注度自适应调整不同评价主体对该类课程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通过关注度自适应调整不同评价主体对该类课程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的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首先调用短文本主题提取模型,提取每条评论文本中包含的主题词,然后根据词语的语义相似度将所有主题词多对一地映射到已构建词典Dindex的二级指标核心词上,最后形成以二级指标核心词为内容,标签为评价主体类别的数据集W={Wstu,Wsup,Wexp};其中,Wstu为学生评价中的二级指标核心词,Wsup为督导评价中的二级指标核心词,Wexp为同行评价中的二级指标核心词,stu代表学生、sup代表督导、exp代表同行;已构建的词典是从二级指标核心词向一级指标的一对一映射,二级指标核心词是从每个二级评价指标中提取出的该条指标的多个核心词语;
第二步,在第一步构建的数据集上,以评价主体类别为标签,采用TFIDF法计算每个主体中二级指标核心词的TFIDF值,记为
第三步,将每个主体包含的二级指标核心词映射到一级指标上,然后对每个一级指标包含的二级指标核心词以TFIDF值降序排列,并取前k个对应的二级指标核心词作为该主体在对应一级指标上的评论关注热点词,并加入到集合
第四步,计算每个评价主体在各一级指标上的TFIDF值,TFIDF值为对应的一级指标包含的评论关注热点词的TFIDF值之和;计算每个评价主体class在各个一级指标index上的TFIDF值如下,
class={stu,sup,exp},index={attitude,content,ability,method,effect};
其中index为一级评价指标,attitude指教学态度、content指教学内容、ability指教学能力、method指教学方法、effect指教学效果,class指评价主体,stu指学生、sup指督导、exp指同行,topk_k指前k个评论关注热点词,word(i)指第i个评论关注热点词;
并对每个主体的一级指标TFIDF进行归一化处理;
第五步,在单个一级指标上对所有评价主体的该指标TFIDF值求和,用每个评价主体对应的TFIDF值除以总和作为该主体在该一级指标上的关注度:
得到单个一级指标上不同评价主体的关注度;
第六步,根据初始的主体评价权重CW和计算出的主体关注度A调整主体指标权重,计算如下:
完成根据关注度对主体指标权重进行自适应调整;
步骤三,针对每门课程,根据评价可信度得分、自适应调整的基于课程类型和评价主体关注度的指标权重计算该门课程最终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分,并降序排列所有课程得分,选出前L%为优秀课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003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