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织物对皮肤湿敏感性影响的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90036.7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0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昭华;唐香宁;王云仪;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36 | 分类号: | G01N3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钱文斌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 皮肤 敏感性 影响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对皮肤湿敏感性影响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模拟人体皮肤出汗并与织物发生动态摩擦的测试平台;对受试者进行筛选,选出主观评分一致性与可重复性好的最终受试者;采用所述测试平台,利用动态加湿的方法对与皮肤动态摩擦的织物进行持续加湿,直到所述最终受试者感觉到湿为止,并计算人体能够感觉到湿时的加湿量阈值,通过加湿量阈值与织物物理性能之间的相关性,评价织物对皮肤湿感觉的影响。本发明适用于模拟人体出汗并与织物发生动态摩擦的过程中,评价织物的物理性能对皮肤湿敏感性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热湿舒适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织物对皮肤湿敏感性影响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当人体穿着服装时,由于人体出汗,皮肤湿润度逐渐增加,水分蒸发效率逐渐下降,导致人体向外界环境的蒸发散热量减小,影响人体的热湿舒适性。从人体感觉形成机制上看,皮肤不存在特定的湿感受器,而是温度感觉与机械感觉的多渠道感觉综合反应,以及后天知觉学习的结果。织物在与皮肤动态接触的过程中,皮肤—汗液—织物之间不断发生相互作用,织物的吸湿、放湿性能差异会引起皮肤与织物之间热湿传递作用的变化,同时,皮肤与织物的粘弹性材料特性,导致皮肤与织物相对运动产生复杂的机械摩擦力学效应,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人体皮肤的湿感觉。通过模拟出汗皮肤与织物之间的动态摩擦过程,分析织物热湿传递性能、表面机械性能、摩擦速度与皮肤湿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评价织物对皮肤湿感觉的影响,为保持皮肤干爽舒适的性能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织物对皮肤湿敏感性影响的评价方法,适用于模拟人体出汗并与织物发生动态摩擦的过程中,评价织物的物理性能对皮肤湿敏感性的影响。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织物对皮肤湿敏感性影响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模拟人体皮肤出汗并与织物发生动态摩擦的测试平台;
(2)对受试者进行筛选,选出主观评分一致性与可重复性好的最终受试者;
(3)采用所述测试平台,利用动态加湿的方法对与皮肤动态摩擦的织物进行持续加湿,直到所述最终受试者感觉到湿为止,并计算人体能够感觉到湿时的加湿量阈值,通过加湿量阈值与织物物理性能之间的相关性,评价织物对皮肤湿感觉的影响。
所述步骤(1)中的测试平台包括动态摩擦控制装置与自动供水系统,所述动态摩擦控制装置用于夹持待测织物,并控制待测织物进行往复运动与受试者皮肤发生摩擦;所述自动供水系统用于对待测织物进行加湿操作。
所述动态摩擦控制装置包括两个夹子,两个夹子分别夹住待测织物,其中,一个夹子通过传动杆与电机相连,另一个夹子通过弹簧与固定端相连,所述电机转动能够带动传动杆实现待测织物的往复运动。
所述自动供水系统包括注射泵,所述注射泵与针管的推动端相连,针管的出口与硅胶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硅胶管的另一端做封口处理并固定在待测面料上,固定在待测面料上的硅胶管的部分开设有用于出水的小孔。
所述步骤(2)在人工气候舱内进行,每位受试者均需完成需完成N种面料的测试,并且每种面料重复M次,共N×M次评价实验,具体为:受试者进入恒温恒湿室,适应环境温度,受试者坐于实验台前,对受试者的手臂同一位置进行标记作为实验面料摩擦测试部位;利用红外点温枪,每隔一分钟测定并记录皮肤温度,直至温差≤2%,记录最后一次测量值为初始皮温T0;将参考织物反面朝下放置于受试者的测试部位,进行动态摩擦试验,使面料与皮肤接触一定的时间后停止,擦拭测试部位,并用吹风机辅助皮肤温度回复到初始皮肤温度T0±2%;随后按照相同的方法测试实验织物,摩擦结束后,要求受试者对织物的湿感觉进行评分;重复实验步骤,直到完成所有待测织物。
所述步骤(2)中筛选最终受试者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00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