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自动配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0284.1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4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鲍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鲍灵杰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G06Q20/18;G07F11/00;G07F9/02;B61D49/00;A47B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飞轮 脚轮 圆柱形空腔 配餐 出气孔 均匀设置 行走控制 连接轴 支撑板 高铁 切向 环状矩形槽 沿圆周方向 转动连接 出气 储物腔 配餐车 下端 叶片 转动 颠簸 毁坏 智能 保证 | ||
1.一种高铁自动配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列车员将不同类型的快餐放入配餐车内,同时在配餐车上的显示屏上输入快餐的种类和每份的金额;
步骤二:临近就餐时间,开启步骤一中承载着快餐的配餐车的电源,配餐车自动行至各节车厢;
步骤三:如果有就餐需求,乘客通过自己座位上无线发射装置发出请求信息,步骤二中的配餐车自动接收到请求信息;
步骤四:配餐车自动行至步骤三中发出请求信息的乘客的座位处停下;
步骤五:步骤四中的乘客通过手机扫码付款,配餐车上的柜门自动打开,乘客自助取餐;
其中,所述的配餐车包括车体(1)、飞轮(2)、脚轮(3)、连接轴(4)、支撑板(5)、行走控制模块(6),所述车体(1)为圆盘状,车体(1)内部设有圆柱形空腔,车体(1)的圆柱形空腔内转动连接飞轮(2);所述飞轮(2)通过转轴与电机的轴端固定连接;所述车体(1)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5),两个支撑板(5)之间通过连接轴(4)转动连接脚轮(3);所述脚轮(3)中部设置环状矩形槽,脚轮(3)上的环状矩形槽内的圆柱面上均匀设置一组叶片(31);所述车体(1)内的圆柱形空腔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一组储物腔(11),车体(1)内的圆柱形空腔下端设置切向缺口(12),切向缺口(12)下方设置出气孔(13),出气孔(13)的左侧设有行走控制模块(6);所述行走控制模块(6)用于控制出气孔(13)的出气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自动配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控制模块(6)包括转动盘(61)和伺服电机(62);所述转动盘(61)设置在车体(1)下端的出气孔(13)的左侧,转动盘(61)通过转轴与伺服电机(62)的轴端固定连接,转动盘(61)上设置圆弧状通槽(611),转动盘(61)上的圆弧状通槽(611)的截面积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伺服电机(62)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在车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铁自动配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2)的圆柱面上均匀设置一组滑动板(21);所述滑动板(21)滑动安装在飞轮(2)圆柱面上的滑槽内,滑动板(21)的台阶面与滑槽中部的台阶面之间设有弹簧,置于滑槽内的滑动板(21)的一端设有斜角(211);所述飞轮(2)的圆柱面上设置一组楔形槽(22),飞轮(2)上的楔形槽(22)的一端与滑槽的一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铁自动配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内相邻的两个储物腔(11)之间设有导热板(14);所述导热板(14)一端镶嵌在车体(1)内,导热板(14)的另一端设有圆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铁自动配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4)两端固定连接各一个滑动块(41);所述滑动块(41)滑动安装在支撑板(5)上的滑槽内;所述支撑板(5)两端设有驱动锁紧模块(42);所述驱动锁紧模块(42)用于驱动和锁紧连接轴(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铁自动配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滑动块(41)内镶嵌一个方形的永磁铁(43);所述支撑板(5)上的滑槽两端各设有一个电磁铁(44),两个电磁铁(44)的正负极接线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鲍灵杰,未经鲍灵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028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