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旋流雾化装置内的燃油喷雾锥角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92881.8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0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尚明智;陈立;赵选峰;彭建科;孔祥东;徐国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立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1/10 | 分类号: | F23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旋流 雾化 装置 燃油 喷雾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旋流雾化装置内的燃油喷雾锥角的确定方法,所述双旋流雾化装置内的燃油喷雾锥角的大小是根据燃油在文氏管内壁的最佳落点位置确定的,所述燃油喷雾锥角满足以下公式:α=2*arctg(RX/LP),式中,RX‑燃油在文氏管内壁落点处的半径,LP‑燃油落点的轴向位置尺寸。本发明所述的双旋流雾化装置内的燃油喷雾锥角的确定方法通过燃油在文氏管内壁的最佳落点位置来确定燃油喷嘴的喷雾角度,具有一定科学依据,方法准确,使文氏管内形成薄而均匀的油膜,能够有效保证双旋流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旋流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旋流雾化装置内的燃油喷雾锥角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双旋流雾化装置是燃油喷嘴和火焰筒进气装置一体化设计形成的预膜式气动雾化装置,它的雾化机理是借助两级旋流的剪切作用将由文氏管出来的油膜破碎雾化,文氏管内形成薄而均匀的油膜是实现良好雾化的前提,为了在文氏管内实现燃油与一级旋流器空气的良好混合以及在文氏管壁面形成薄而均匀的油膜,燃油喷嘴的喷雾锥角是影响双旋流雾化装置雾化性能的重要参数。
然而,在目前的设计规范中,对双旋流雾化装置中使用的燃油喷嘴喷雾锥角的给定是盲目的,存在着随意性,其结果会严重影响燃油的雾化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公开一种双旋流雾化装置内的燃油喷雾锥角的确定方法,通过燃油在文氏管内壁的最佳落点位置来确定燃油喷嘴喷雾角度,使燃油喷嘴喷雾锥角的确定具有十足的科学依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旋流雾化装置内的燃油喷雾锥角的确定方法,所述双旋流雾化装置内的燃油喷雾锥角的大小是根据燃油在文氏管内壁的最佳落点位置确定的,所述燃油喷雾锥角满足以下公式:
α=2*arctg(RX/LP),
式中,RX-燃油在文氏管内壁落点处的半径,
LP-燃油落点的轴向位置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燃油在文氏管内壁落点处的半径RX是文氏管内型面上横截面的轴向尺寸,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Fi-Fi+1)/Fi=0.907Xi/L-0.65,
式中,Fi-文氏管内型面第i截面的面积,
Fi+1-文氏管内型面第i+1截面的面积,
Xi-文氏管内型面上任意横截面的轴向尺寸,
L-文氏管轴向长度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燃油落点的轴向位置尺寸LP与文氏管喉道截面轴向位置尺寸LT之间具有以下关系:
LP/LT=0.5-0.6,
其中文氏管喉道截面轴向位置尺寸LT与文氏管喉道直径d0之间满足 L0/d0=0.6。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双旋流雾化装置内的燃油喷雾锥角的确定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立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立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28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燃烧器
- 下一篇:一种燃烧筒、干衣设备加热装置及干衣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