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鸭共作专用鸭肥田效果的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3194.8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9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宏;罗璇;徐琪;张扬;赵文明;戴网成;常国斌;王志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K67/02;A01C21/00;G06Q10/04;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郑立发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田 稻鸭共作 线性关系 采食量 排放量 粪量 种稻 有机质含量 全程记录 日采食量 线性拟合 准确评估 有机质 估测 代谢笼 饲养期 预测 有机肥 饲喂 田块 鸭粪 粪便 鸭子 过量 养殖 统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鸭共作专用鸭肥田效果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稻田专用鸭代谢笼养殖的方式,全程记录鸭子的日采食量,准确收集鸭的粪便,并对排粪量与采食量进行线性拟合,建立稻田鸭排粪量与采食量的线性关系Y=a*X;(2)同时测定鸭粪中的氮、磷、钾及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A(kg/kg),B(Kg/kg),C(Kg/kg)和D(Kg/kg);(3)在稻鸭共作田块,统计饲养期内总饲喂量X,按照上述线性关系Y=a*X,计算稻田鸭向稻田总排放量;(4)分别按Y*A*n,Y*B*n,Y*C*n,Y*D*n计算每亩稻鸭共作的氮(kg)、磷(kg)、钾(kg)及有机质含量(kg),从而间接估测稻田鸭肥田效果。本发明方法可准确评估稻鸭共作后稻田的总排放量,避免了有机肥的过量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鸭共作专用鸭肥田效果的预测方法,属于肥田效果预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稻鸭共作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种养结合技术。鸭子在田间频繁地昼夜活动,除了对稻田生态环境(杂草、害虫)产生良性影响以外,对土壤改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鸭粪肥田及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但是,由于鸭子一直生活在稻田中,难以测定鸭群向稻田排放的粪便量和肥田效果,但至今尚未有相关研究报道,导致无法预知稻田土壤肥力是否能满足水稻的正常生长,给该项种养结合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鸭共作专用鸭肥田效果的预测方法,其简易可靠,预测合理准确。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稻鸭共作专用鸭肥田效果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稻田专用鸭代谢笼养殖的方式,全程记录鸭子的日采食量,准确收集鸭的粪便,并对排粪量与采食量进行线性拟合,建立稻田鸭排粪量与采食量的线性关系Y=a*X,其中:Y为饲养期内排放量,X为饲养期内采食量,a为计算所得相关系数;
(2)同时测定鸭粪中的氮、磷、钾及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A(kg/kg),B(Kg/kg),C(Kg/kg)和D(Kg/kg);
(3)在稻鸭共作田块,统计饲养期内总饲喂量X,按照上述线性关系Y=a*X,计算稻田鸭向稻田总排放量;
(4)分别按Y*A*n,Y*B*n,Y*C*n,Y*D*n计算每亩稻鸭共作的氮(kg)、磷(kg)、钾(kg)及有机质含量(kg),从而间接估测稻田鸭肥田效果,其中:n为每亩投放的稻鸭数量。
所述稻田专用鸭为役用鸭或金定鸭等。
所述代谢笼养殖的方式,其为单笼饲养。
所述稻鸭共作田块,稻鸭的投放比例为14-18只/亩.
所述稻鸭共作田块,投放的稻鸭为10日龄稻田鸭。
所述稻鸭共作田块,稻鸭的喂养方法为:每天早、晚各饲喂一次全原粮饲料。
技术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法有效地估算了稻田鸭在饲养期内排放量,解决了稻田鸭肥田效果难以评估的技术难题,本发明所述的鸭粪肥田估计方法可准确评估稻鸭共作后稻田的总排放量,避免了有机肥的过量使用,为完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给予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有必要指出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发明内容的描述,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前期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31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的育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提高水稻产量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