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4 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93220.7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2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全;于中伟;张秋平;马爱增;王京红;孙义兰;王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45/62 | 分类号: | C10G45/62;B01J27/13;B01J29/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ase sub | ||
一种C4~C6轻质烷烃异构化方法,包括(1)将轻质烷烃与脱氯剂接触进行脱氯处理,再进行干燥脱水处理,使其氯含量小于0.5μg/g,水含量不大于0.1μg/g,得到脱氯脱水的轻质烷烃,(2)将氢气与一氧化碳转化催化剂接触脱除其中的一氧化碳,使其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小于10μg/g,再进行干燥脱水处理,使水含量不大于0.5μg/g,得到脱一氧化碳和脱水的氢气,(3)将脱氯脱水的轻质烷烃与脱一氧化碳和脱水的氢气混合,与异构化催化剂接触,进行临氢异构化反应,从而得到轻质烷烃异构化产物,所述的异构化催化剂包括氧化铝载体和以载体为基准计算的含量如下的活性组分:铂0.05~1.0质量%,氯2~12质量%。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氯化氧化铝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从而提高产物中异构烷烃的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轻质烷烃异构化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C4~C6轻质烷烃异构化方法。
背景技术
轻质烷烃异构化通常是指将C4~C6正构烷烃转化为异构烷烃的过程。正丁烷的异构化产物异丁烷是异丁烷脱氢、异丁烷-丁烯烷基化、异丁烷-丙烯共氧化等重要石油化工过程的原料。C5、C6正构烷烃的辛烷值较低,经异构化后得到的生成油辛烷值显著提高,且异构化生成油具有硫含量低、不含芳烃和烯烃、研究法与马达法辛烷值差值小(仅2个单位左右)、密度低等特点,是车用汽油的重要调合组分,对改善汽油馏分辛烷值的分布,提高汽油的前端辛烷值,改善汽车的发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汽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轻质烷烃异构化作为生产清洁汽油调合组分和优质轻烃原料的技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异构化催化剂是轻质烷烃异构化技术的核心,根据催化剂体系的不同,可将现有的轻质烷烃异构化技术分为中温分子筛异构化、固体超强酸异构化和低温型异构化三类。中温分子筛异构化是以载Pt或Pd的分子筛(通常是丝光沸石或β分子筛)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240℃~280℃。固体超强酸异构化通常是以载Pt的硫酸化氧化锆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70℃~210℃。低温型异构化通常是以载Pt的氯化氧化铝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20℃~200℃。将上述异构化催化剂与适当的反应和分离工艺结合,可以实现轻质烷烃的异构化。
CN1345913A公开了一种轻烃临氢异构化方法,该方法可将轻烃原料中含有的C5和/或C6正构烷烃有效地转化为异构烷烃,从而获得高辛烷值的异构化产品。该方法在异构化条件下使轻烃原料在氢气存在下与异构化催化剂接触反应,所述异构化催化剂由0.01~2.0重%的Ⅷ族金属和载体组成,所述的载体由 20~80重%的β沸石、10~70重%的丝光沸石和10~50重%的氧化铝组成。异构化条件为温度200~400℃、压力0.5~5.0MPa、原料进料重量空速0.2~10.0小时-1。为避免裂解等副反应发生,异构化反应过程中应有一定量的氢气存在,进料时氢与烃原料的摩尔比为0.05~5.0。
CN1840513A公开了一种采用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的轻烃异构化方法,该法可有效提高所述催化剂的活性,并适当提高异构烷烃的产率,增加异构化产品的辛烷值。该方法包括将轻烃原料进行精馏脱除其中的微量水和异戊烷,然后将脱除水和异戊烷后的轻烃原料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临氢异构化反应,所述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包括负载硫酸根的二氧化锆。所述精馏法是先在精馏塔中脱除轻烃原料中的微量水,将水含量降至15ppm以下,同时分离原料中的异戊烷,因而可提高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活性,并使异构化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正戊烷,从而提高正构烷烃异构化反应的异构化率,提高异构化产品的辛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32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