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解锁钢丝绳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4021.8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7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邵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长泾车船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00 | 分类号: | B60P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3 | 代理人: | 李红波 |
地址: | 21441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锁 钢丝绳组件 立柱箱 焊接 转杆 缓冲装置 箱内壁 立柱 电机 汽车技术领域 转轴活动连接 主动锥齿轮 钢丝组件 卡紧装置 内部设置 防滑垫 固定套 卡紧块 拉动盘 连接杆 输出端 支撑杆 支撑柱 插接 限位 转轮 锁定 外部 配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解锁钢丝绳组件,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内解锁钢丝绳组件,包括立柱箱,所述立柱箱的一侧焊接有支撑柱,所述立柱箱外部的一侧焊接有限位座,所述支撑杆远离立柱箱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立柱箱内壁的底部焊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立柱箱内壁的一侧焊接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一侧插接有第一转杆。该内解锁钢丝绳组件,通过卡紧装置内部设置的卡紧座和防滑垫对底部的第二转杆进行限位,起到了很好的卡紧效果,同时通过拉动盘、第一转杆、连接杆、卡紧块之间配合,能够通过手动的方式对内部的钢丝组件进行解锁和锁定的效果,使其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解锁钢丝绳组件。
背景技术
交通运输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
带有搬运设备的拉车,在对其他汽车进行搬运时,通常通过电机之间的额配合,对装置起到卡紧的效果,但是这样的卡紧容易因为供电不足出现滑动情况,导致整个装置卡紧效果低下的同时,还会对整个搬运的设备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解锁钢丝绳组件,解决了电动卡紧装置出现滑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内解锁钢丝绳组件,包括立柱箱,所述立柱箱的一侧焊接有支撑柱,所述立柱箱外部的一侧焊接有限位座,所述支撑杆远离立柱箱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立柱箱内壁的底部焊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立柱箱内壁的一侧焊接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一侧插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转杆的一侧贯穿立柱箱并延伸至立柱箱的外部,所述第一转杆位于立柱箱外部的一侧焊接有拉动盘,所述拉动盘和限位座相互卡接,所述立柱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二转轮和锥齿轮,所述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转轮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侧贯穿立柱箱和第一转轮相互活动连接,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焊接有挂钩,所述立柱箱内壁两侧的顶部设置有卡紧装置。
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箱,所述缓冲箱的内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和缓冲箱内壁的一侧相互焊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一转杆插接进缓冲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卡紧装置包括卡紧箱,所述卡紧箱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顶部和底部通过轴承座分别活动连接卡紧箱内壁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旋转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齿条皮带。
优选的,所述卡紧箱的一侧插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焊接有限位块,所述螺纹杆的底部焊接有卡紧座,所述卡紧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齿条皮带底部的一侧焊接有卡紧块,所述卡紧块延伸至卡紧箱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一侧的表面活动套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和卡紧块相互卡接。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解锁钢丝绳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内解锁钢丝绳组件,通过卡紧装置内部设置的卡紧座和防滑垫对底部的第二转杆进行限位,起到了很好的卡紧效果,同时通过拉动盘、第一转杆、连接杆、卡紧块之间配合,能够通过手动的方式对内部的钢丝组件进行解锁和锁定的效果,使其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长泾车船附件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长泾车船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40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