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发动机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95233.8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1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尹硕浚;柳炫旭;张景翼;高元焃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P3/02 | 分类号: | F01P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发动机 冷却系统 | ||
一种车辆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用于冷却包括内部形成有燃烧室且上部安装有汽缸盖的汽缸体的发动机,包括:形成在汽缸盖内部的缸盖水套;在汽缸体内部形成于燃烧室周围的缸体水套;垫片,配置于缸体水套与缸盖水套之间,用于密封汽缸体与汽缸盖之间;泵水套,对应于以向缸体水套的前方泵送冷却水的方式安装于汽缸体前方的水泵,在汽缸体内部与缸体水套连接;第一和第二连接通路,形成在缸体水套前方上部,与缸盖水套前方下部连接,将供给至缸体水套的冷却水供向缸盖水套;第一填充部件,在缸体水套前方安装于吸气侧,防止流入缸体水套前方的冷却水向吸气侧流入;和第二填充部件,在缸体水套后方安装于排气侧,限制沿缸体水套排气侧流动的冷却水流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发动机冷却系统,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控制冷却水的流动来提高整体的冷却效率的车辆用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在发动机燃烧室产生的热的一部分被汽缸盖和汽缸体、吸气排气阀和活塞等吸收。
这些构成部件在其温度过度上升时,发生热变形或汽缸内壁的油膜破损而导致润滑不良现象,由此引起热障碍。
上述发动机的热障碍导致燃烧不良、爆震(knocking)等异常燃烧,从而会引起活塞熔损等的重大损伤。并且,存在热效率和输出功率降低的问题。相反,发动机过度冷却时存在输出功率和燃油效率变差以及汽缸低温磨损等问题,因此需要适当地控制冷却水温度。
鉴于这些方面,根据现有技术的发动机在汽缸体和汽缸盖的内部形成有水套,在该水套中循环的冷却水冷却对应于燃烧室的火花塞(Spark plug)周围、排气口以及阀片周围等的金属表面。
但是,如上述的现有发动机中,应用于汽缸体和汽缸盖的水套使流入的冷却水按照汽缸的顺序各自循环,不能分别有效地冷却与燃烧室对应的汽缸体和汽缸盖,从而具有发动机整体的冷却效果有些不足的缺点。
另外,因发动机冷却效果降低而导致发动机的耐久性下降,在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而另外设置冷却喷嘴(cooling jet)或增大水泵性能时,具有投资费用增加的缺点。
另外,尽管需要以比汽缸体相对低的温度冷却汽缸盖,但存在难以分别控制冷却水温度的缺点。
另外,冷却水的温度低时,油的粘性增大从而摩擦力增加,由此燃料消耗增多,导致燃油效率下降,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度过高时,发生爆震,为了抑制爆震而必须调节点火时间点,从而还有发动机性能下降的缺点。
另一方面,最近还一同研究分离流经汽缸体和汽缸盖的冷却水、使冷却水的流动从前方(第一燃烧室侧)向后方(第四燃烧室侧)依次流动的水套。
此外,还研究使冷却水在气缸内径(cylinder bore)之间的狭窄空间流动、有效控制燃烧室周围的温度。
记载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事项用于增进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其可以包括不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事项。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述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发动机冷却系统,其能够分离汽缸盖和汽缸体进行冷却,并且,使冷却水以汽缸排列方向为基准从前方向后方流动,同时在各燃烧室之间从排气侧向吸气侧流动,按交叉流动方式进行冷却,由此通过冷却水的流动控制使整体的冷却效率极大化,降低燃料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52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拆装的汽车排气管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及其发动机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