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钴液除油方法及除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7092.3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2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彭灿;吴理觉;汤依伟;张涛;易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清远佳致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2 | 分类号: | C22B3/02;C22B3/44;C22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张焱 |
地址: | 5115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钴盐溶液 除油装置 钴液 反应塔 除油 加热 双氧水 换热装置 溶液杂质 运行成本 工艺流程 储油桶 温度降 放入 列管 吸附 油率 钴盐 催化剂 臭氧 去除 残留 储存 再生 保证 | ||
1.一种钴液除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钴液放入到除油装置的反应塔内,将钴盐溶液加热到65-95℃;
2)往加热好的钴盐溶液反应塔内通入臭氧,同时加入双氧水作为催化剂,保持钴盐溶液温度在65-95℃反应2-8小时;
3)反应完成后,钴盐溶液通过换热装置将温度降至20-30℃,将降温后的钴盐注入储油桶内储存;
4)将步骤4的钴盐溶液通过列管除油装置,吸附去除溶液中残留的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钴液除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的通入量为5-35升/立方·小时;双氧水加入量为反应塔钴液体积的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钴液除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管除油装置包括两个部分,钴盐溶液在经过第一部分时,管内装有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吸附溶液中的少量油;在第一部分的管内的末端设置有一段脱脂棉过滤管,钴盐溶液通过活性炭吸附后通过一段脱脂棉过滤管。
4.权利要求3所述的钴液除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管除油装置的第二部分为改性纤维过滤管,改性纤维过滤管的后面为一段材料是塑料的0.1μm精密过滤管。
5.根据权利1-4任一项所述的钴液除油方法采用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塔和列管除油装置,所述反应塔和列管除油装置之间通过储油桶连接,储油桶和反应塔之间设置有换热器;所述反应塔上面的臭氧管和双氧水管伸入到反应塔的底部,并且臭氧管的底部设置有气泡分散装置;在反应塔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和换热器之间通过计量泵连接;所述反应塔的顶部连接有吸收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塔的上部设置有排油口,在排油口下方的反应塔内设置有吸油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分散装置为微孔球,孔径在0.4-0.6μm,当气体通过微孔球时可将气体进行分散达到微泡的效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管除油装置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装有活性炭的活性炭管,第一部分的末端设置有脱脂棉过滤管;第二部分为改性纤维过滤管,改性纤维过滤管的后面为一段材料是塑料的0.1μm精密过滤管。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塔内部出液口的位置设置有挡油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清远佳致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清远佳致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709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