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晶体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7274.0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9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罗敏;曹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16 | 分类号: | A61F2/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7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囊膜 晶体本体 人工晶体 粘连结构 光学区 一体成型结构 医疗器械技术 术后并发症 发生概率 手术过程 后囊膜 前囊膜 房水 囊袋 术后 流通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晶体,包括晶体本体,所述晶体本体包括光学区(1)及襻(2),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晶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学区(1)边缘以外的防囊膜粘连结构(3),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前囊膜及后囊膜接触,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3)与所述晶体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光学区(1)的两个端面均不超出所述防囊膜粘连结构(3)的两个端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工晶体,合理的结构设计能防止晶体本体与前后囊膜直接接触,同时具有促进房水在囊袋内流通的功能,因而可有效防止术后PCO及ACO,并能有效简化手术过程,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晶体。
背景技术
人工晶体植入人眼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后囊膜浑浊(posterior capsuleopacification,简称PCO)、前囊膜浑浊(anterior capsule opacifieation,简称ACO)、前囊膜挛缩,其本质原因都是白内障手术中残存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导致。
目前采用最多的防止术后PCO的方式是,将晶体光学区后表面边缘做成锐利的夹角。晶体光学区后表面与后囊膜紧密贴合。在光学区边缘夹角处后囊膜发生弯曲皱缩,从而阻滞LEC细胞向光学区与后囊膜接触的部分迁移增殖,从而防止PCO的发生。虽然光学区后表面边缘做成锐利的夹角这样的设计大大降低了PCO的发生,但是其对ACO的阻止效果差,且PCO仍然有一定的发生率,特别是对于3年以上的植入期的晶体。目前市场上的晶体多采用锐利夹角来降低PCO的发生,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长期PCO发生率仍偏高,需通过新的晶体设计进一步降低。
根据最新的关于PCO的机制发现:眼睛内房水循环、防止囊袋前后囊膜的粘连、晶体与前后囊膜的粘连可以有效防止PCO的发生。根据此发现,有如下设计概念出现。
一、如文献Toshiyuki Nagamoto,MD;Nobushige Tanaka,MD;Takaaki Fujiwara,MD.Inhibition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by a Capsular Adhesion–Preventing Ring.Arch Ophthalmol.2009;127(4):471-474公开的防囊膜粘连环。
防囊膜粘连环1’结构如图1所示,其直径为8.5mm,高度为2.0mm的薄壁结构,在薄壁设有房水可自由流通的小孔2’(hole),且在上边缘(与前囊膜接触)的部分设有开口3’(groove)用于晶体襻4’的放置。
在手术中,医生先为病人植入该防囊膜粘连环1’,放置到位后,再为病人植入现有的人工晶体,将人工晶体卡进/放入该环,形成如图2所示的结构,囊袋被该环支撑,从而囊袋的前、后囊膜分离,不再发生粘连,同时囊膜与晶体光学面也不再发生粘连。房水可以进入晶体光学面区域阻止PCO的发生。同时,通过该环上的小孔2’,可实现房水的交换,也可在晶体襻4’区形成房水环境。晶体光学部分与环之间形成一个空隙,可以实现房水的交换及填充。
但该产品存在如下的问题:
①.防囊膜粘连环与晶体分别为两个不同的产品,手术过程复杂,不便于植入;
②.在眼内将晶体的襻正确放入防囊膜粘连环的开口处,并固定好,是非常困难的;
③.由于晶体襻的设计多种多样,所以不同的晶体需要不同的开口设计,不具有通用性;
④.防囊膜粘连环在眼内缺乏支撑,会有偏移的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72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韧带重建用固定装置
- 下一篇:人工晶状体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