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次套塑注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97589.5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3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马波;张喆;刘喆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乐综胜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套塑注胶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套塑注胶器,包括分流器、纤膏腔体、导引管和半导管,分流器与纤膏腔体的内腔套接,纤膏腔体的侧壁上设有纤膏注入口,纤膏腔体的输出端与导引管的一端连接,导引管的另一端与半导管连接;分流器为锥形,分流器内设有中心孔,分流器的外周设有多条流道,多条流道的输出端周向对称分布于分流器的输出端,纤膏注入口与多条流道连通。实现分流纤膏自动校正光纤对中,使涂覆过程中光纤无旋转与抖动,提高光纤放线的稳定性,具备自调节性高,操作便捷,保养周期短,提高涂覆纤膏的一次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缆制造工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套塑注胶器。
背景技术
在光缆二次套塑工艺中,光纤的涂覆环节最为复杂与关键。目前较常使用的铜质针头具备填充原理简单,填充压力大等特点。但随着生产速度,纤膏消耗量及光纤放线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传统的针头填充效果已不满足现阶段的生产要求与质量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二次套塑注胶器,实现分流纤膏自动校正光纤对中,使涂覆过程中光纤无旋转与抖动,提高光纤放线的稳定性,具备自调节性高,操作便捷,保养周期短,提高涂覆纤膏的一次利用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二次套塑注胶器,包括分流器、纤膏腔体、导引管和半导管,分流器与纤膏腔体的内腔套接,纤膏腔体的侧壁上设有纤膏注入口,纤膏腔体的输出端与导引管的一端连接,导引管的另一端与半导管连接;分流器为锥形,分流器内设有中心孔,分流器的外周设有多条流道,多条流道的输出端周向对称分布于分流器的输出端,纤膏注入口与多条流道连通。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多条流道的输入端汇聚形成总流道,总流道与纤膏注入口连通。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总流道呈螺旋分布于分流器的外周。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纤膏腔体内腔的输入端为锥形,分流器的外锥面与纤膏腔体的内锥面配合。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导引管的拧接处设有倒角。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导引管伸至模芯一半长度位置,半导管伸出模芯出口位置外1mm。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分流器的中心孔与导引管同心布置。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纤膏腔体通过螺纹与导引管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纤膏腔体的输出端连接有外接板,外接板与纤膏腔体之间设有间隔空间,外接板上设有对接孔,对接孔通过螺纹与导引管连接,纤膏腔体的内腔出口孔的直径大于对接孔的直径。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分流器的中心孔、纤膏腔体的出口孔、外接板的对接孔和导引管依次分布于同一轴线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二次套塑过程中光纤从分流器的中心孔、纤膏腔体的内腔、导引管和半导管中放线穿梭,纤膏因注射压力均匀分布而稳定地于各条流道,二次套塑过程中可通过各条输出端对称分布的流道均一的纤膏注射压力输出,实现分流纤膏自动校正光纤对中,使涂覆过程中光纤无旋转与抖动,提高光纤放线的稳定性,降低管外断纤率,提高涂覆纤膏的一次利用率,尤其适用于高速二次套塑生产线;通过半导管的设置便于导管内壁的清扫,既可减少光纤进入下一环节松套管前的路径接触,又可直接观察光纤束的同心度,从而考察机头与其余部分的同心度,保证内壁的清洁度和光纤涂覆厚度一致性,保证了出料时状态稳定,有效避免挤出料返流碳化造成的套管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二次套塑注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二次套塑注胶器的拆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75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光纤
- 下一篇:一种光纤线路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