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子信标定位和拍照的建筑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7854.X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5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赵挺生;姜倩;蒋灵;徐凯;张淼;贺凌云;唐菁菁;张伟;杜婷;周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50/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拍照 上传 建筑工程安全 主控计算机 安全巡检 电子信标 拍照设备 施工现场 隐患排查 自动识别 施工 读写器 一一对应关系 建立数据库 电子标签 后台系统 系统识别 照片信息 布设 后向 匹配 并发 发现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信标定位和拍照的建筑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方法,步骤是:A、建立数据库:实现施工人员、电子标签、拍照设备的一一对应关系。B、布设读写器:对施工现场进行区域划分。C、隐患定位:施工人员发现隐患后向主控计算机发出拍照请求,主控计算机自动识别隐患位置信息并发送给该拍照设备。D、拍照上传:拍照并上传隐患照片。E、系统识别:后台系统识别隐患照片信息,发送给安全巡检员。G、隐患整改:安全巡检员组织人员整改隐患,并上传整改照片与隐患照片匹配。能够使系统自动识别隐患照片中的隐患位置,且施工现场任何施工人员均可上传隐患照片,可以更及时、全面地发现现场隐患,并有效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参与意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安全隐患排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子信标定位和拍照的建筑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相对滞后,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多,一旦安全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并解决,将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设备等事故后果。为此各施工企业建立了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现场安全巡视人员每天对施工现场人员行为、作业环境、机械设备等进行检查,提出隐患整改意见,存在隐患的单位按照巡视人员提出的隐患整改意见和要求落实整改。但是施工现场的专职安全巡检人员较少,不能满足现场安全监督需求;而普通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且无法及时将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报告上级管理人员。
针对传统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现场安全巡视人员发现隐患后拍照形成隐患照片,并根据隐患排查表对隐患照片附加隐患语音说明,后台数据处理将所有信息进行汇总,最后根据隐患照片匹配的风险等级按预定的推送规则推送隐患报警信息给对应的管理人员。
但是该安全管理系统无法自动识别隐患照片中的隐患位置,需要专业安全巡检人员进行语音描述,从而加大了后台处理人员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信标定位和拍照的建筑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方法。其目的在于使拍摄建筑工程现场隐患时,拍出的隐患照片自动与建筑工程内的装置或建筑部位相匹配,或自动与巡查人员巡查点检的项目相匹配,能够使系统自动识别隐患照片中的隐患位置,更及时、全面地向整改人员推送隐患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基于电子信标定位和拍照的建筑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数据库中建立现场施工人员、该施工人员所携电子标签及该施工人员所携拍照设备三者编号的一一对应关系;
(2)建立现场施工人员与拍照项目的对应关系:为不同工种、不同工作面的人员分配不同的拍照任务,并为不同的任务编号排序,或为不同的任务存储标准参考图像信息;
(3)在施工现场布设读写器,根据不同读写器可接收到不同范围或重叠范围的电子标签射频信号对施工现场进行分区。
(4)通过各读写器采集,施工人员所携电子标签在现场的具体位置,或和对应的时间,建立拍照设备与主控计算机的联系,拍照设备用于使上传的照片附有所拍隐患的拍照设备编号和照片编号信息;
(5)识别隐患并预警,包括以下任一一种方式:
根据步骤(4)获得的拍照设备编号和照片编号,在步骤(1)的数据库中遍历,自动识别隐患的施工人员、拍照任务、具体的位置信息并发送给安全巡检员,安全巡检员组织人员对隐患进行整改;
根据步骤(4)获得的拍照设备编号和照片编号,在步骤(1)的数据库中遍历,自动识别隐患的施工人员、拍照任务、具体的位置信息并发送给安全巡检员,安全巡检员组织人员对隐患进行整改。
进一步地,在数据库中建立现场施工人员、该施工人员所携电子标签及该施工人员所携拍照设备三者编号的对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78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