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发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8349.7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6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强;刘全桢;牟善军;刘宝全;唐诗雅;牟洪祥;关银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潇潇;肖冰滨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 发生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等离子发生装置。该装置包括:高压放电管和接地放电管,所述高压放电管和所述接地放电管分别具有接线端;以及高压侧绝缘支撑板和接地侧绝缘支撑板,在所述高压侧绝缘支撑板和所述接地侧绝缘支撑板上分别形成有贯通的接线通孔,所述高压放电管的接线端固定于所述高压侧绝缘支撑板,并通过所述高压侧绝缘支撑板的接线通孔连接高压电源,所述接地放电管固定于所述接地侧绝缘支撑板,并通过所述接地侧绝缘支撑板的接线通孔接地,所述高压侧绝缘支撑板和所述接地侧绝缘支撑板布置于相对的两侧。该等离子发生装置能够显著提高等离子发生装置的绝缘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等离子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是气、液、固之外的第四种物质形态,由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W.Crookes在1879年首次提出。等离子体的产生需要驱动能量,驱动能量可以是电、磁、光、热等形式,而高电压下的气体放电是最常用的等离子体产生方法,施加电压波形可能是直流、交流、脉冲或耦合等形式。在复杂电磁场下,等离子体发生装置部件也会产生电导损耗、极化损耗、感应损耗等,导致装置绝缘劣化或损坏,而且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可能需要长期、不间断工作,工作环境可能是高温、高湿、组分复杂等,电气绝缘性能是等离子体发生器是否安全可靠的关键,因此,增强等离子体发生器电气绝缘性能非常重要。
现有高压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装置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绝缘性能不足,长期运行过程中或恶劣工作环境下,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易出现局部放电现象,导致绝缘材料劣化或损坏,严重时发生沿面放电或体积击穿故障,导致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损坏。现有技术往往采用增大绝缘材料尺寸或更换昂贵高性能绝缘材料等方式减少装置损坏几率,因而还具有经济性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发生装置,该等离子发生装置能够显著提高等离子发生装置的绝缘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等离子发生装置,该装置包括:高压放电管和接地放电管,所述高压放电管和所述接地放电管分别具有接线端;以及高压侧绝缘支撑板和接地侧绝缘支撑板,在所述高压侧绝缘支撑板和所述接地侧绝缘支撑板上分别形成有贯通的接线通孔,所述高压放电管的接线端固定于所述高压侧绝缘支撑板,并通过所述高压侧绝缘支撑板的接线通孔连接高压电源,所述接地放电管固定于所述接地侧绝缘支撑板,并通过所述接地侧绝缘支撑板的接线通孔接地,所述高压侧绝缘支撑板和所述接地侧绝缘支撑板布置于相对的两侧。
其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具有引线通孔的高压接线端子,所述高压电源的引线通过所述引线通孔与所述高压放电管的接线端相连。
其中,所述高压接线端子的非固定面上可以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凹陷结构,以延长流经所述引线的高压电在所述非固定面上的放电路径。
其中,所述高压侧绝缘支撑板和所述接地侧绝缘支撑板还可以分别具有接线端安装口和非接线端安装口,所述高压放电管和所述接地放电管的接线端分别通过所述接线端安装口固定于所述高压侧绝缘支撑板和所述接地侧绝缘支撑板,所述高压放电管和所述接地放电管的非接线端分别通过所述非接线端安装口固定于所述高压侧绝缘支撑板和所述接地侧绝缘支撑板。
其中,在所述高压侧绝缘支撑板和所述接地侧绝缘支撑板上,所述接线端安装口和所述非接线端安装口优选为相互间隔且等间距设置。
其中,所述非接线端安装口优选为盲孔。
其中,在所述高压侧绝缘支撑板和/或所述接地侧绝缘支撑板上,所述接线通孔优选为形成于所述接线端安装口内以形成变径通孔。
其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高压侧盖板和/或接地侧盖板,所述高压侧盖板固定于所述高压侧绝缘支撑板的外侧,所述接地侧盖板固定于所述接地侧绝缘支撑板的外侧,所述接地放电管的接线端通过所述接地侧绝缘支撑板的接线通孔连接至所述接地侧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83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存罐灭火系统及灭火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交流电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