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前列腺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8580.6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0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丁鸿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鸿磊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P13/08 |
代理公司: | 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 41177 | 代理人: | 游国战 |
地址: | 839000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前列腺病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医药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治疗前列腺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各原料按重量份数制备而成:黑附子5‑10份,益智仁15‑30份,泽泻20‑30份,甘草10‑15份,肉桂10‑20份,淫羊藿20‑30份,蛇床籽20‑30份,苦参20‑30份,三棱15‑20份,锁阳10‑20份、肉苁蓉15‑25份;具有利尿快(10‑30分钟)止痛迅速,不用其它药物,不需做手术;本应用广泛,疗效可靠,副作用小,适用于各种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生产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易于推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治疗前列腺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前列腺病是男性疾病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主要有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等几种表现形式,但鲜有简便、无痛苦、疗效确切的治疗方式,很多患者因生活质量下降而痛苦不堪,本发明以祖国经典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旨在解决由于男性疾病给中老年男性患者带来的痛苦。
前列腺炎,中医属于淋浊、遗精、阳痿等范畴,其病特点是:脾、肾气虚,湿热下注等。临床表现分多种,(1)虚症,见尿频、尿白、大便不畅,伴有腰膝酸软,头晕、失眠、气短、体倦、脉多虚弱。(2)实症:排尿灼热、涩痛、腰酸,下阴胀痛。(3)肾虚型:多为中年人,病久素体虚弱,腰骶酸痛,身倦无力,心烦失眠,性欲减退,伴有阳痿、早泄、遗精,治宜补肾阳。(4)血瘀型:病程较久,以肛门周围腰骶痛为主。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5)湿热型:病程较短,以尿路刺激症为主,小腹胀痛。治宜:清热利湿消瘀祛痛。
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向中年男性发展的趋势逐渐明显,发病的原因主要与中老年人性激素平衡失调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小便频数,灼热不畅,涩痛尿血或小便不畅,尿细如线,点滴而出,腰膝酸软等。该病属于中医淋症、尿浊、癃闭等范畴,其病特点是肾气虚衰,湿热下注,三焦失司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男性疾病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药物(包含中药和化学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费用也很高,还会复发。化学药物对身体损害较大、长期治疗的花费也很大,疗程长、副作用大,疗效也不确切。以上治疗方法,不能使患者满意。而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临床验证虽有一定疗效,能够缓解部分症状,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算完善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泌尿系统的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均与脾肾虚弱,湿热下注,以及中老年人性激素平衡失调有关。针对这些疾病在在临床上的表现,在实践中进行了经验总结,凡顽固者都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治标不治本,使炎症一直蔓延,不易根治,增生肥大一直在长,最后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身体也更加虚弱,病情越来越重,治疗越加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技术原因的存在而研制,它提供的一种能够治疗前列腺病的中药,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均有良好的疗效。其特点是疗效快、效果明显。本方辨伪虚实,辨明主次,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大量的研究得出,对男性疾病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和其制配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配而成:黑附子5-10份,益智仁15-30份,泽泻20-30份,甘草10-15份,肉桂10-20份,淫羊藿20-30份,蛇床籽20-30份,苦参20-30份,三棱15-20份、锁阳10-20份、肉苁蓉15-25份。
优选为:黑附子10份,益智仁20份,泽泻20份,甘草10份,肉桂15份,淫羊藿20份,蛇床籽20份,苦参25份,三棱20份、锁阳15份、肉苁蓉20份。
一种能够治疗前列腺病的中药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将肉桂,淫羊藿,蛇床籽,苦参,三棱,锁阳,肉苁蓉混合后加入10至12倍量的水煎煮1.5至2小时,滤出药渣,得初次混合液,盛出初次混合液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鸿磊,未经丁鸿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85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