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药品包装PE薄膜的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9442.X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5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育城;陈志国;侯高明;林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康和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6 | 分类号: | C09J175/06;C09J175/08;C09J11/04;C08G18/42;C08G18/48;C08G18/73;C08G18/75;C08G18/76;C08G63/60;C08G63/78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 |
地址: | 52847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异氰酸酯 药品包装 制备 聚氨酯胶粘剂 低聚物多元醇 原料重量配比 聚醚多元醇 纳米粒子 乙酸乙酯 偶联剂 残留有机溶剂 组分混合 复合膜 剥离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药品包装PE薄膜的聚氨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混合组成,所述第一组分制备原料包括低聚物多元醇、多异氰酸酯、乙酸乙酯、纳米粒子、偶联剂;所述第二组分制备原料包括聚醚多元醇、多异氰酸酯;所述第一组分制备原料中各原料重量配比为低聚物多元醇70‑150份、多异氰酸酯5‑20份、乙酸乙酯20‑50份、纳米粒子0.5‑1.0份、偶联剂0.5‑1.0份;所述第二组分中各原料重量配比为聚醚多元醇60‑120份、多异氰酸酯50‑80份。该用于药品包装PE薄膜的聚氨酯胶粘剂用在薄PE层时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满足药品包装的要求,复合膜中的残留有机溶剂少,具有较低的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胶粘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药品包装PE薄膜的聚氨酯胶粘剂,还涉及该用于药品包装PE薄膜的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复合软包装由于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卫生安全性能,与金属、陶瓷、玻璃等传统包装材料,塑料复合软包装更轻便,且成本更低廉。塑料复合软包装已经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纺织品等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目前用量最大的包装材料。
药品包装作为一类特殊产品,它的包装不同于一般物品的包装,药品包装必须能有效保证药品的药效、药品的安全卫生,防潮、阻隔、避光成为药品软包装追求的功能,其质量一直受到各国人们和政府的密切关注。
PE(聚乙烯)薄膜由于无臭、无毒、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且造价低廉,是我国最早出现和最常使用的复合软包装材料。PET12/VMPET12/PE35结构的复合软包装由于具有卫生、安全、无毒特性,又具有良好的防潮、阻隔、避光和热封性能,在粉末、颗粒药品包装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又具有低廉的包装成本,受到市场的热捧。但目前市场上PET12/VMPET12/PE35结构复合软包装主要使用外资公司或进口的聚氨酯胶粘剂,使用国产聚氨酯胶粘剂时该结构的内层(薄PE层)粘接强度却存在不足,且存在粘接强度衰减和溶剂残留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PE薄膜用作软包装复合材料时存在粘接强度不足,且熟化后粘接强度衰减严重,不能满足药品包装的需求,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药品包装PE薄膜的聚氨酯胶粘剂,该胶黏剂粘接强度高、熟化后无衰减、在复合膜中低溶剂残留;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上述用于药品包装PE薄膜的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药品包装PE薄膜的聚氨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混合组成,所述第一组分制备原料包括低聚物多元醇、多异氰酸酯、乙酸乙酯、纳米粒子、偶联剂;所述第二组分制备原料包括聚醚多元醇、多异氰酸酯。
所述第一组分各制备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低聚物多元醇70-150份、多异氰酸酯5-20份、乙酸乙酯20-50份、纳米粒子0.5-1.0份、偶联剂0.5-1.0份;所述第二组分各制备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聚醚多元醇60-120份、多异氰酸酯50-80份;所述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混合比例为摩尔比n(NCO)/n(OH)=1.05~1.20。
优选地,所述第一组分制备原料低聚物多元醇120份、多异氰酸酯14份、乙酸乙酯30份、纳米粒子0.5份、偶联剂1.0份;所述第二组分制备原料聚醚多元醇72份、多异氰酸酯65份;所述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混合比例为摩尔比n(NCO)/n(OH)=1.05。
进一步地,所述低聚物多元醇由小分子多元酸和小分子多元醇通过聚酯反应制得。
所述小分子多元酸为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癸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三酸酐、马来酸酐、苹果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康和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康和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94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