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临界面的涡轮轴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9600.1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5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洪钟;刘丁玮;李彦锋;丁如昌;周杰;余奥迪;李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陈选中;何凡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轴 疲劳寿命预测 涡轮轴 疲劳寿命 复杂载荷工况 复杂工况 工程应用 模型计算 单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临界面的涡轮轴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本发明提出了运用Fatemi‑Socie模型计算复杂载荷工况下的涡轮轴多轴疲劳寿命的方法,本发明的精度比单轴、单一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精度要高,计算简单,更适合于工程应用,适用于不同材料的复杂工况下的多轴疲劳寿命计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疲劳寿命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临界面的涡轮轴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疲劳寿命预测分为单轴疲劳寿命预测和多轴疲劳寿命预测。单轴疲劳较为简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预测受力较为复杂的部件的疲劳寿命,多轴疲劳却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复杂多轴载荷工况下的涡轮盘、叶片、轴等航空发动机部件,提供准确的寿命预测,确保飞机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结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这些部件的完整性受到三种主要损伤机制的威胁:(a)多轴疲劳;(b)蠕变;(c)高温腐蚀。多轴疲劳破坏是这些构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已被广泛研究。尽管在多轴疲劳寿命估算过程中涉及到几个不同的步骤,但有关材料中发生的疲劳损伤的应力和/或应变的变化是工程部件疲劳寿命分析中最基本的部分。
到目前为止,在多轴载荷作用下的损伤建模的各种方法已经建立在关键的平面方法上,包括Wang-Brown,Fatemi-Socie和Smith-Watson模型(WB,,FS和SWT)。布朗和米勒提出了最大剪切应变平面作为临界平面,并对该平面上的正常应变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Wang和Brown考虑了平均应力效应。随后,Fatemi和Socie开发了另一种临界平面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最大剪切应变平面上的周期性剪切应变和正常应力,并在循环过程中利用正常应力的最大值,引入了平均应力效应。然而,Smith和Watson(SWT)模型只考虑了模式I中微裂纹的增长,在最大正常应变的平面上,剪切应力或应变为零。影响最大应力的因素主要是平均应力和非比例硬化增加,其影响将与FS模型中一样。认为SWT模型适用于在拉伸开裂模式下对材料失效的预测寿命,对纯扭转和多轴疲劳载荷的寿命预测精度较差。根据平均应力效应的影响,Ince和Glinka在特定平面上存在两种多轴疲劳损伤参数,其疲劳损伤的最大程度是在比例/非比例载荷作用下的疲劳行为。尽管已有大量的有关多轴疲劳的文献发表,但不同材料的复杂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仍然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临界面的涡轮轴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解决了现有单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局限性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临界面的涡轮轴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有限元技术对涡轮轴进行建模及分析,得到危险区域;
S2、对危险区域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多组应力应变数据,选择最后两组稳定的应力应变数据作为有效数据;
S3、通过有效数据确定涡轮轴的临界平面;
S4、通过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在临界平面下对涡轮轴进行疲劳寿命预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建模及分析具体包括:三维模型建立、材料参数设置、坐标系设置、网格划分、施加载荷和设置边界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在涡轮轴的临界区域,输入有效数据;
S32、依次改变5°方向角以确定候选平面;
S33、通过有效数据计算每个候选平面下的法向应力;
S34、比较每个候选平面下的法向应力,选取最大法向应力所在的候选平面为临界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为Fatemi-Socie模型,该模型的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96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