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照明用混光混色聚光光线提取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9870.2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3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赫尔曼·范·贝尔科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睐(上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7/00;F21V19/00;F21V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邓文武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照明 用混光混色 聚光 光线 提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照明用混光混色聚光光线提取器,包括光线提取器,光线提取器设置于照明发光装置的内部,照明发光装置内部设有发光晶体,光线提取器连接于发光晶体的一端用于提取发光晶体射出的光线并进行混光、混色、聚光后射出,其中,光线提取器包括第一聚光器与第二聚光器,第一聚光器的两端分别为与发光晶体连接的第一光线输入端、与第二聚光器连接的第一光线输出端,第二聚光器面向第一光线输出端的一端为第二光线输入端,第二聚光器的另一端为第二光线输出端,第一聚光器与第二聚光器之间无光学接触,第一光线输入端背离于第一聚光器的一侧并列或串联设置有复数个发光晶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照明用混光混色聚光光线提取器。
背景技术
目前比较普遍的混光、混色方案是采用一个复合抛物面聚光器、一根光源端导光棒或一对复眼透镜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能够收缩光线的发散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混光、混色,光源端导光棒通常是细长型的光学器件,其横截面可以是任何形状,使得光线在其中以全反射的方式传播,因为通常光源端导光棒的光线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大小不同,有时候形状也会不同,在本公司之前申请的专利号为201721357695.4的文件中提供了一个并列或串联设置的两个发光晶体,在该种情况下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会导致提取的光线混光、混色的效果非常差,为了增加混光、混色、聚光的效果应设计出一种合理的光线提取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照明用混光混色聚光光线提取器,能够先通过第一聚光器进行光线提取、混光、混色、聚光后再由第二聚光器进行混光、混色、聚光,起到良好的混光、混色、聚光的效果,使得第二聚光器输出的光线在照射区域内有均匀的光强分布并且颜色一致,同时还能保持较小的光学扩展量和较高的光效,架构简单小巧,便于使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导致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照明用混光混色聚光光线提取器,包括光线提取器,所述光线提取器设置于照明发光装置的内部,所述照明发光装置内部设有发光晶体,所述光线提取器连接于所述发光晶体的一端用于提取所述发光晶体射出的光线并进行混光、混色、聚光后射出,其中,所述光线提取器包括第一聚光器与第二聚光器,所述第一聚光器的两端分别为与所述发光晶体连接的第一光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聚光器连接的第一光线输出端,所述第二聚光器面向所述第一光线输出端的一端为第二光线输入端,所述第二聚光器的另一端为第二光线输出端,所述第一聚光器与所述第二聚光器之间无光学接触,所述第一光线输入端背离于所述第一聚光器的一侧并列或串联设置有复数个所述发光晶体。
上述的一种照明用混光混色聚光光线提取器,其中,所述第一光线输入端的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第一光线输出端的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第二光线输入端的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第二光线输出端的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上述的一种照明用混光混色聚光光线提取器,其中,所述第一光线输入端的截面与所述第一光线输出端的截面一致或不一致,所述第二光线输入端的截面与所述第二光线输出端的截面一致或不一致。
上述的一种照明用混光混色聚光光线提取器,其中,所述第一聚光器在所述第一光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光线输出端之间的截面与所述第一光线输入端或所述第一光线输出端的截面一致或不一致;
所述第二聚光器在所述第二光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光线输出端之间的截面与所述第二光线输入端或所述第二光线输出端的截面一致或不一致。
上述的一种照明用混光混色聚光光线提取器,其中,所述第一光线输出端的端面为非抛光面。
上述的一种照明用混光混色聚光光线提取器,其中,所述第一光线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线输入端之间设有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与所述第二聚光器之间无光学接触,所述光学器件的两端分别为与所述第一光线输出端连接的第三光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光线输入端连接的第三光线输出端,所述第三光线输出端的端面为非抛光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睐(上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阳睐(上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98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机封闭式3D打印装置
- 下一篇: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