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脂型人造石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01148.1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3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华;贾新杰;张小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C04B26/14 | 分类号: | C04B26/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迎硕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12 | 代理人: | 钱扬保;张群峰 |
地址: | 45004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型人造石 钢丝 水工金属结构 集料 埋件 制备 玄武岩 改性环氧树脂 高温高湿环境 脆性 改性固化剂 热处理工序 碳酸钙粉 粉煤灰 变形的 胶结剂 胶结料 石英粉 断续 级配 石子 替代 应用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脂型人造石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材料由集料、填料、钢丝和胶结料组成,集料采用玄武岩石子按断续级配;填料采用粉煤灰、石英粉和碳酸钙粉;钢丝采用直径为0.5mm的72号钢丝;胶结剂是由改性环氧树脂和改性固化剂组成;本发明制造的树脂型人造石使用了热处理工序,从而进一步消除树脂型人造石产品因存在内应力而产生的强度低、脆性大、高温高湿环境中变形的不足。能够应用于水工金属结构埋件中,达到替代传统水工金属结构埋件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工金属结构埋件,具体涉及一种树脂型人造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钢材料的力学性能好、承载能力强和工业生产量大等优点而得到大量应用,在水利工程设施中,会有许多钢铁闸门和结构埋件等其他的金属结构,由于它们长期在水中工作或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中运行,所以会受到各种水质、气体、太阳和微生物的侵蚀,同时会受到水流、泥沙及一些漂浮物的摩擦,并且结构材料本身电化学性能并不是均匀的,钢材普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蚀。结构材料的腐蚀会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严重时会威胁设备的安全运行。近些年随着水中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及空气中污染的加大,金属腐蚀的情况在近几年变得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脂型人造石及其制备方法,它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使其强度,硬度高,不出现开裂断裂的现象,使其能够应用于水工金属结构埋件中,达到替代传统水工金属结构埋件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树脂型人造石,其原料由集料、填料、钢丝和胶结料组成,集料采用玄武岩石子按断续级配的重量份是:
玄武岩石子粒度是16-20mm范围内的颗粒为14-18份,
玄武岩石子粒度是5-9mm范围内的颗粒为3-6份,
玄武岩石子粒度是1-3mm范围内的颗粒为1-3份;
填料为粉煤灰、石英粉和碳酸钙粉三种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重量是9-26份;粉煤灰、石英粉和碳酸钙的优选重量配比为5:5:2。
胶结料为重量为6-12份的改性环氧树脂和重量为2-4份改性固化剂。
钢丝采用直径为0.5mm的72号钢丝,其每立方树脂型人造石均匀竖向插入200根1m长0.5mm钢丝。
优选情况下,所述改性环氧树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材料组成:双酚A型环氧树脂52%、双酚F型环氧树脂35%、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13%,所述改性固化剂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异佛尔酮二胺46%、环已二胺50%、聚醚二胺4%。
优选情况下,集料采用玄武岩石子按断续级配的重量份是:
玄武岩石子粒度是16-20mm范围内的颗粒为16份,
玄武岩石子粒度是5-9mm范围内的颗粒为3份,
玄武岩石子粒度是1-3mm范围内的颗粒为1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树脂型人造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①按上述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重量份配比将集料、填料称重后备用;
②将集料置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备用;
③将改性环氧树脂称重后常温下搅拌均匀备用,将改性固化剂称重后常温搅拌均匀备用;
④将工序③中得到的改性环氧树脂和改性固化剂混合均匀后常温下搅拌均匀得到胶结料备用;
⑤将填料置入胶结料中,均匀搅拌得到混合物;
⑥将混合物置入搅拌均匀的集料中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具有流动性的树脂混合物;
⑦将0.5mm的72号钢丝剪切好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未经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11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石英石板材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陶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