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远程监控的防桥面结冰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02029.8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7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吴铮;吴承彬;黄炳;王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华鼎建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E01C11/2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3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发热模块 桥面 结冰 远程监控 传递 保温隔热层 朝上 碳纤维线缆 导电加热 两侧设置 热量传递 传热层 电缆线 钢丝网 冷气 铺设 供电 延伸 预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程监控的防桥面结冰结构,包括碳纤维发热模块层,所述碳纤维发热模块层包括若干组沿桥面延伸方向呈S型弯折铺设的碳纤维发热模块,在碳纤维发热模块层两侧设置有为碳纤维线缆供电的电缆线,在碳纤维发热模块层下方设置有防止碳纤维发热模块层的热量向下方传递流失和防止下方冷气朝上传递的保温隔热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远程监控的防桥面结冰结构的工作方法。本发明能通过碳纤维导电加热,并通过在碳纤维发热模块层下方的保温隔热层防止热量朝下方传递流失和防止下方冷温度朝上传递,同时能通过碳纤维发热模块层上方的钢丝网传热层将碳纤维发热模块层的热量传递到桥面,达到预防桥面冬天结冰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程监控的防桥面结冰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背景
由于桥面梁板的四周均与空气接触,当冬天天气气温较低时,往往会造成桥面结冰湿滑的现象,而由于桥面结冰湿滑导致的交通事故在冬天是频繁多发的。
现有公开的一些防结冰或融化冰雪的技术,主要还是针对路面,如公开号为CN102635049A的国内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编织网的融雪、化冰方法,以及公开号为CN101413240A的国内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编织网的融雪、化冰方法,以上两个公开技术由于应用领域均为路面,并且以上两种公开技术未详细公开隔热层和导热层的组成成分和材料等关键技术,对实际生产和应用指导意义有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远程监控的防桥面结冰结构及其工作方法,能通过远程对桥面的温度测量,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系统会自动报警,然后通过人工或自动接通电源,使碳纤维导电加热,并通过在碳纤维发热模块层下方的保温隔热层防止热量朝下方传递流失和防止下方冷温度朝上传递,同时能通过碳纤维发热模块层上方的钢丝网传热层将碳纤维发热模块层的热量传递到桥面,达到预防冬天易结冰的桥面结冰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远程监控的防桥面结冰结构,包括碳纤维发热模块层,所述碳纤维发热模块层包括若干组沿桥面延伸方向呈S型弯折铺设的碳纤维发热模块,在碳纤维发热模块层两侧设置有为碳纤维线缆供电的电缆线,在碳纤维发热模块层下方设置有防止碳纤维发热模块层的热量向下方传递流失和防止下方冷气朝上传递的保温隔热层。
进一步的,沿电流输送方向每组碳纤维发热模块的头部与电缆线的相交处设置有接头A,每组碳纤维发热模块的尾部与电缆线的相交处设置有接头B,所述接头A与接头B之间的距离设置为3~5米。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隔热层为PVC硬发泡材料组成,厚度为5-25cm;或泡沫水泥混凝土组成,密度约为800KG~1200KG/m³,厚度为10-50cm。
进一步的,在保温隔热层的下方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防水层、找平层和桥梁结构层。
进一步的,在碳纤维发热模块层上方设置有用以使碳纤维发热模块层的热量向上传递的钢丝网传热层,在导热钢丝网上浇捣一道混凝土垫层,在混凝土上方设置有桥面面层。
进一步的,在桥面面层设置有排水孔,在桥面面层的两侧沿桥面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以测量桥面面层温度并且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相连,控制器与电缆线电相连。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远程监控的防桥面结冰结构的工作方法,包括所述的远程监控的防桥面结冰结构,其特征在于;
(1)工作人员预先通过控制器设置预警温度,将6.5℃设置为第一预警温度,将5℃设置为第二预警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华鼎建工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华鼎建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20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