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培养的容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02409.1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4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马纪;白艳菊;胡林双;吕典秋;李学湛;王晓丹;王绍鹏;宿飞飞;李勇;刘尚武;万书明;刘振宇;范国权;申宇;高艳玲;邱彩玲;张威;张抒;闵凡祥;魏琪;董学志;杨帅;高云飞;王文重;张静华;芦娜;王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管微型薯 脱毒马铃薯 上盖 下盖 密封圈 微生物培养皿 工厂化组培 试管苗生长 挤出成型 聚碳酸酯 密封性能 气流交换 一次加工 有效控制 防污染 可重复 试管薯 透光率 根系 内圈 保证 生产 生长 污染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培养皿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培养的容薯器,由透光率90%以上的聚碳酸酯为原材料一次加工挤出成型成上盖和下盖两分体,上盖和下盖配合使用,密封性能良好,可重复使用,适合工厂化组培生产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上盖和下盖内圈特殊设计有防污染密封圈,有效控制了培养过程中,内外气流交换所带来的污染,保证所生产的试管苗生长粗壮,根系发达,为试管薯的生长提供有力的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培养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培养的容薯器。
背景技术
我国现在常用的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培养一般都是用培养瓶或者培养皿,普通的培养瓶具有高高瘦瘦的瓶身,用其培养繁育的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由于在瓶内受瓶底面积的限制,接触的培养基较少,生长形态比较单细;而普通的培养皿底面积比培养瓶大,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底和盖之间没有密封设计,普通的培养皿用来培养马铃薯试管微型薯的试管苗时,使得培养皿内试管苗受污染几率大,影响脱毒马铃薯苗正常发育,这样严重影响后期马铃薯试管薯结薯的大小和数量,所结马铃薯试管薯的质量不高,难于直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培养的容薯器,可以完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培养的容薯器,包括圆形的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配合使用,
上盖周向具有向下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组成上盖的第一外圈罩,第一外圈罩的内侧与第一外圈罩同心设置一第一内圈罩,第一外圈罩与第一内圈罩之间填充一圈第一密封圈,第一外圈罩内侧一处设置有锁扣,第一密封圈填满第一外圈罩和第一内圈罩的所有间隙,所述的第一外圈罩形成的圆与上盖形成的圆直径相等,所述的第一内圈罩的内侧横向设置有内螺纹;
下盖周向具有向上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组成下盖的第二外圈罩,第二外圈罩的内侧与第二外圈罩同心设置第二内圈罩,第二外圈罩与第二内圈罩之间填充一圈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填满第二外圈罩和第二内圈罩的所有间隙,第二外圈罩形成的圆的直径小于下盖形成的圆的直径,第二外圈罩没有覆盖下盖的部分构成下盖档台,下盖档台的宽度大于第一外圈罩的厚度,第二内圈罩的外侧横向设置有外螺纹,与上盖的内螺纹配合,第二外圈罩的外侧设置一凸台,所述的凸台与锁扣配合,将上盖和下盖卡紧固定;
所述的上盖和下盖均由高强度耐高温透明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说,所述的第一外圈罩的外侧纵向设置有防滑条,所述的防滑条完全布满整个第一外圈罩的外侧。
进一步地说,所述的上盖和下盖耐121℃高温灭菌。
进一步地说,所述的上盖和下盖分别一次挤出成型。
进一步地说,制作上盖和下盖的原材料均为聚碳酸酯。
进一步地说,制作上盖和下盖的原材料均为透光率为90%以上的聚碳酸酯,一般产地为德国、日本或者美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培养的专用容薯器,其通过一次挤出成型的上盖和下盖配合使用,具有扁平状结构,保证了底面积足够大,保证在试管苗培育过程中,能够充分接触培养基,生长粗壮、根系发达,为试管薯的生长提供有力的保证。
该容薯器的制作原材料为进口的聚碳酸酯,其可以耐121℃高温灭菌,透光率能够达到90%以上,保证了前期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培养时所需的足够量的光照条件,进而更加保证试管薯的生长。
本发明提供的容薯器,上盖和下盖上均设置有防污染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24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俊果组培发苗方法
- 下一篇:一种桃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保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