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同步电化学还原合成尿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03048.2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7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波;鲍迪;刘开华;孟凡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B3/25 | 分类号: | C25B3/25;C25B3/0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气 二氧化碳 气体 同步 电化学 还原 合成 尿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尿素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混合后,经电化学反应后,得到尿素。本发明采用了二氧化碳和氮气为原料,同步进行电催化合成尿素,该方法综合考虑了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和占空气体积78%的氮气的综合利用,通过同步电催化反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尿素,该方法有助于缓解温室气体的排放,环保,设备小型化。在国内去产能的大背景下,该方案的实施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本发明提供的电化学合成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温和,设备要求低,效率更高,装置模块化,距离使用地点更近,减少运输费用,更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尿素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尿素的合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N2和CO2同步电化学还原合成尿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尿素,又称碳酰胺(carbamide),化学式为CO(NH2)2,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性状为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虽然结构简单,却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化妆品、商业、纺织等领域,更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我国尿素年消费量约5600万吨,约为全球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农业应用占比约75%,每年农业消费量约为4200万吨,其余为工业应用,总体来看国内消费量将维持低速增长。
工业合成尿素通常是利用液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直接合成,常规的生产方式就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在尿素合成塔中反应生成铵基甲酸铵(甲铵),其中一部分脱水生成尿素,其化学反应式为:
2NH3+CO2→NH2COONH4→CO(NH2)2+H2O;
虽然,尿素的生产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和改进,可以采用不同的压力、温度、氨碳比,形成各种生产工艺,最常用的包括,斯塔米卡邦公司的二氧化碳汽提工艺、斯塔米卡邦公司的改进二氧化碳气提工艺、氨汽提工艺、东洋工程公司(TEC)ACES工艺以及东洋工程公司(TEC)全循环改良C法工艺。但是其整体反应路线和反应核心还是依据的上述反应式,因而,该反应过程依然存在耗能大,有大量废气被排放,环境污染严重;还需要大型的工业设备,既不利于生产效益的提高,也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相关的原料液氨的保存需要特殊的设备,万一泄露会对生物、环境产生不可逆的伤害;同时,尿素生产属于资本密集型生产技术,设备大型化,生产地点集中化,远离农田,间接增加运输成本。在实际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由于尿素具有吸湿性、特别是夏季高温存储水解挥发的问题,使得大规模制备的尿素存在不易储存等问题,都直接影响的尿素生产企业和下游使用企业。
更主要的是作为合成尿素的原材料之一,氨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约有80%氨用来生产化学肥料,20%为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而氨的制备,则是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属于资本密集型,高污染型操作。为维持该反应条件,每年消耗全球2%的能量,造成全球1.6%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因此,如何找到一种新型的反应方式解决上述问题,减少尿素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群的危害,使其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使用过程更加便利,已逐渐成为领域内诸多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尿素的合成方法,特别是一种N2和CO2同步电化学还原合成尿素的方法,本发明采用同步电催化反应,在催化剂表面直接合成尿素,有助于缓解温室气体的排放,环保,设备小型化,使用便利化,在国内去产能的大背景下,该方案的实施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尿素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30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