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块的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03852.0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6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刘皓;范茂松;高飞;耿萌萌;张明杰;王康康;王凯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6;H01M10/6568;H01M10/659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胡秋立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块 散热 系统 | ||
1.一种电池模块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热管(1)、第二导热管(2)、散热结构(3)和至少一个循环水箱(4);其中,
所述第一导热管(1)和所述第二导热管(2)内设有液态金属;
所述第一导热管(1)蛇形分布在所述电池模块的电池箱(5)内,所述电池模块 中设置在所述电池箱(5)内的锂电池卡设于所述第一导热管(1)的迂回部,以使所述第一导热管(1)沿所述锂电池的外壁绕设;
所述散热结构(3)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管(1)和所述锂电池之间,并且,所述散热结构(3)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热管(1)的外壁、所述锂电池接触,所述散热结构(3)和所述第一导热管(1)用于对所述锂电池充放电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所述散热结构(3)为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热管(1)外部的环形套管结构或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管(1)和所述锂电池之间的散热层;
所述循环水箱(4)设置于所述电池箱(5)外;
所述第二导热管(2)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箱(4)内且与所述第一导热管(1)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热管(1)内的液态金属与所述锂电池进行热交换后,流动至所述第二导热管(2)内并与所述循环水箱(4)内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导热管(2)为毛细血管网状结构;
所述散热结构(3)的材料为相变复合材料,所述相变复合材料包括相变材料和毛细管,并且,所述毛细管内部填充有液态金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毛细管占所述相变复合材料的质量比例小于或等于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毛细管的长度小于或等于1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变材料为聚乙二醇、六水氯化钙、十水合硫酸钠、三水合醋酸钠、十水合磷酸氢钠、石蜡、正癸酸、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十八酸、2-二羟甲基丙醇、新戊二醇或泡沫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毛细管内、所述第一导热管(1)和所述第二导热管(2)内的液态金属为镓镁合金、镓铟合金、镓铟锡合金、铟锡铋合金、钾钠合金或水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热管(1)为铜管、铝管、铝合金管、石墨烯管、人工石墨管、天然石墨管、碳纤维管或C/C复合材料管;和/或,
所述第二导热管(2)为铜管、铝管、铝合金管、石墨烯管、人工石墨管、天然石墨管、碳纤维管或C/C复合材料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水箱(4)和/或所述电池箱(5)为铝合金箱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385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