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实验室透析蛋白的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04451.7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5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姚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冠宁 |
主分类号: | C07K1/34 | 分类号: | C07K1/34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祝诗洋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大连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装置 透析袋 支撑装置 封闭盖 连接管 圆管形 圆形管 支撑辐条 阀门 通孔 透析 蛋白 生物医学工程材料 蛋白过程 机械设计 透析纯化 透析过程 渗透压 生物技术 破裂 封闭 | ||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计、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具体涉一种用于实验室透析蛋白的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包括圆管形支撑装置、封闭盖、阀门及连接管,所述的圆管形支撑装置由支撑辐条和位于支撑辐条两端的圆形管组成,所述封闭盖与圆形管连接,使透析袋与辅助装置固定,其中与顶部圆形管连接的封闭盖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连接管经该通孔与圆管形支撑装置连接,在连接管上设有阀门,用于控制透析袋内的压力。本发明通过辅助装置解决实验室通过透析纯化蛋白过程出现的问题,解决渗透压过高导致透析袋破裂、透析袋无法固定、透析过程中无法增减样品、透析袋封闭不严和无法重复使用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计、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科学实验室透析蛋白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生命科学实验过程中制备(或获得)的蛋白通常含有大量的无机盐,(例如利用硫酸铵沉淀蛋白,蛋白样品中会含有大量的硫酸铵),对于实验室获得少量蛋白的纯化通常采用透析袋透析的方法除盐,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效率高,是国内外生化实验室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根据透析袋半透膜的性质,利用透析袋内外渗透压的差别驱使样品中的离子穿过透析袋,达到纯化的目的。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样品中存在大量的盐离子,透析袋内外存在巨大的渗透压差,以往的操作通常采用线绳或夹子将透析袋两端封住,但是在渗透压的驱动下大量的水分进入透析袋,使透析袋内的压力剧增,在压力的作用下导致透析袋两端封闭实效,或压力巨大使透析袋的破裂,使样品泄露到透析袋外,最终导致样品丢失、实验失败;2、透析袋是柔软的半透膜,在实验过程中无法固定,只能用绳子吊在烧杯里,但是烧杯里的液体需要搅拌和更换,这个过程中易于使透析袋破裂;3、透析袋在使用过程中两端封闭,实验过程中无法估计透析袋内会产生多大的渗透压力,会导致透析袋破裂,实验样品泄露,目前没有能够缓冲透析袋压力的装置;透析过程中不能根据透析袋的压力取出或添加样品;4、透析袋柔软,在两端封闭前需要将样品注入,操作困难,一不小心就会将样品洒出;透析完毕取出样品通常会破坏透析袋,或至少使透析袋长度减少,使透析袋的二次使用困难,目前没有能够在不损坏透析袋的基础上轻易加入和取出透析袋内样品的装置。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轻易固定和封闭透析袋、能够缓冲透析袋内压力、在透析过程中轻易加入和取出样品的蛋白透析辅助装置。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实验室蛋白透析的辅助装置。
该辅助装置包括圆管形支撑装置、封闭盖、阀门及连接管,所述的圆管形支撑装置由支撑辐条和位于支撑辐条两端的圆形管组成,所述封闭盖与圆形管连接,使透析袋与辅助装置固定,其中与顶部圆形管连接的封闭盖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连接管经该通孔与圆管形支撑装置连接,在连接管上设有阀门,用于控制透析袋内的压力。
上述辅助装置中还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与顶部圆形管连接。该固定装置可采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一种具有固定功能的装置,如试管架。
所述圆管形支撑装置中,所述圆形管为两端相通的圆柱形结构,所述支撑辐条采用塑料材质,支撑辐条的数量至少为两根,支撑辐条用于连接两端的圆形管,该圆管形支撑装置长度小于透析袋的长度。
所述的连接管可采用软管制备。
本发明同时请求保护上述辅助装置在透析蛋白实验中的应用。含有该辅助装置的透析蛋白装置包括圆管形支撑装置、透析袋、阀门、连接管、固定装置、烧杯及封闭盖,所述圆管形支撑装置设在透析袋内,并用封闭盖固定透析袋,所述透析袋放置于烧杯内部,并用固定装置将位于透析袋上方的封闭盖固定,在该封闭盖上设有一连接管和阀门。
上述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圆管形支撑装置装入透析袋中,且使透析袋的两端略长于圆管形支撑装置两端的圆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冠宁,未经姚冠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44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