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位置的社交软件热点采集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04818.5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9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杰;汪斌强;郭学明;苏红伟;陈先文;肖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信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58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周艳巧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位置 社交 软件 热点 采集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通信热点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位置的社交软件热点采集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含:前端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预设位置周边区域的社交软件用户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用户信息通过通信模块传输至后台管理模块,该用户信息包含距离参数和用户登记参数;后端管理模块,用于通过对接收到的用户信息进行解析比对并完成目标用户的识别,该后台管理模块中存储有用于目标识别的敏感人群数据。本发明根据任务变化、自动变换位置采集区域内社交软件用户信息;对敏感人群数据实时更新,完成目标用户的比对识别和定位;经过多地点多次验证来设定符合条件的目标人员群体,及时发现识别定位社交通讯网络中不法分子,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热点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位置的社交软件热点采集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社交软件随之进入大众视野。截止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多种语言。可见,使用微信的人群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微信给手机用户带来通讯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越来越多的犯罪通过微信平台进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位置的社交软件热点采集系统及其方法,依托服务器资源,自动采集周围区域社交软件用户信息,构建热点监控网络,净化社交网络环境。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一种基于位置的社交软件热点采集系统,包含:前端信息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和后端管理模块,其中,
前端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预设位置周边区域的社交软件用户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用户信息通过通信模块传输至后台管理模块,该用户信息包含距离参数和用户登记参数;
后端管理模块,用于通过对接收到的用户信息进行解析比对并完成目标用户的识别,该后台管理模块中存储有用于目标识别的敏感人群数据。
上述的,前端信息采集模块包含多个布设在不同采集区域的采集机器人;每个采集机器人按照预设位置区域要求,采集周边区域内的社交软件用户信息。
优选的,每个采集机器人还设置有位置切换模块;该位置切换模块,用于根据定位要求模拟物理位置,进行位置点位的变换。
上述的,后台管理模块包含目标匹配子模块、信息展示子模块、报警子模块、多点定位子模块及数据存储子模块,其中,
目标匹配子模块,用于解析并提取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对目标用户进行实时识别定位;
信息展示子模块,用于显示匹配到的目标用户的实时位置及历史活动位置轨迹;
报警子模块,用于黑名单报警、同一时间段跨地理位置报警、连续加好友报警。
多点定位子模块,用于依据距离参数,通过多点位置模拟将同一时间内处于指定中心点周围不同位置区域的同一个用户进行采集,依据采集到的距离参数碰撞出目标的精准位置;
数据存储子模块,用于存储敏感人群数据,并依据报警子模块的判定结果实时更新数据。
上述的,还包含数据融合处理模块,该数据融合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多类型数据源的融合,通过迭代运算进行数据关联,该多类型数据源为多种包含实时位置信息的社交软件。
一种基于位置的社交软件热点采集方法,包含如下内容:
采集预设位置周边区域的社交软件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包含距离参数和用户登记参数;
对采集到的用户信息进行解析比对并完成目标用户的识别。
上述的方法中,在不同采集区域内布设采集机器人,每个采集机器人按照预设位置区域要求,采集位置区域内及周边的社交软件用户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信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信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48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基于无损接入采集的通信网络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