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烯合金网格与金属层连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04980.7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2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何幸华;黎少伟;李政文;何可立;马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7/00 | 分类号: | C25D7/00;C25D5/08;C25D21/10;C25D21/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岳兵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合金 网格 金属 连接 工艺 | ||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合金网格与金属层连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石墨烯合金网格固定以及材料准备;步骤二:一级搅拌;步骤三:二级搅拌;步骤四:三级搅拌;步骤五:四级搅拌步骤六:五级搅拌;步骤七:镀层连接。通过五次搅拌形成混合均匀的电镀液,然后将电镀液镀在石墨烯合金网格上即可,搅拌均匀的电镀液使得镀层质量好,且与石墨烯合金网格连接紧密,加工质量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电池性能不断完善,品种不断增加,市场拓宽,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各种高性能蓄电池包括:锌银系列电池(锌银蓄电池即二次电池和锌银一次电池),镉镍蓄电池,锂电池和铅酸蓄电池等。
铅酸蓄电池于1860年法国物理学家普兰特和俄国科学家雅可比发明后,到1881年才开始有了较大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把气体再化合原理应用于铅酸蓄电池,是铅酸蓄电池达到了密封阶段,焕发了铅酸蓄电池的青春。
在电池的制造中,石墨烯合金网格和金属层直接进行连接固定通常用到电镀、粘接或者焊接的方式,但是通过粘接、焊接固定的石墨烯合金网格和金属贴合度不高,导致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故障或者不稳定的现象,而使用电镀的方式进行金属层的连接,电镀在石墨烯合金表面的金属层与石墨烯合金网格的紧密性强,现有的电镀工艺通常都是通过搅拌装置和电镀池搅拌完成后通过电镀池进行金属层的电镀,普通的搅拌装置通常会产生搅拌不均匀的现象,导致了技术镀层的质量低并且与石墨烯合金网格的连接性差,导致了加工质量低,并且传统电镀时将待电镀的金属放置在电镀池中进行电镀,待放置一段时间后取出则电镀完成,但是这种方式下金属贴近电镀池池底的一面与电镀液之间的接触不充分,极容易导致石墨烯金属网格外的金属层分布不均匀,加工质量低,使用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于解决传统的电镀工艺电镀液与金属之间接触不充分,导致的加工质量低的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步骤一:石墨烯合金网格固定以及材料准备;将石墨烯合金网格通过固定绳固定在放置架上,然后将固体金属盐和水按照需要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放入罐体内,然后使用镀液搅拌装置对混合后的镀液依次进行五级搅拌;
步骤二:一级搅拌;镀液搅拌装置的主轴带动搅拌臂转动对其进行一级搅拌;
步骤三:二级搅拌;搅拌臂摆动受到导流块的吸引以及排斥,对混合液进行二级搅拌;
步骤四:三级搅拌;步骤三中搅拌臂摆动导致气囊不断受到排斥或者吸引,使得溶液不断从罐体中吸入排出进行三级搅拌;
步骤五:四级搅拌;液体吸入排出使得搅拌臂自转,对溶液进行四级搅拌;
步骤六:五级搅拌;罐体内形成活塞机构,对溶液进行五级搅拌;
步骤七:镀层连接;将搅拌好的镀液通过镀液喷淋装置喷洒在固定好的石墨烯网格上,石墨烯网格在电机的带动下在电镀池内旋转进行电镀。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通过五次搅拌形成混合均匀的电镀液,然后将电镀液镀在石墨烯合金网格上即可,搅拌均匀的电镀液使得镀层质量好,且与石墨烯合金网格连接紧密,加工质量高。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气囊下端设有永磁铁和导流件。加强搅拌臂的搅拌效果。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气囊上设有出液孔。形成吸放的效果,增加搅拌的充分性。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一部分导流件与永磁体相吸,一部分导流件与永磁体相斥。两个搅拌臂受到的作用力恰恰相反,从而使得搅拌臂绕主轴转动过程中不断上下摆动,打破电解质溶液不同深度之间的界限,使得罐体内的电解质溶液趋于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49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屉锁止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源异构传感器特征深度融合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