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硫锡碲的易切削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06633.8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5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付建勋;沈平;曾志崎;艾克南;付文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60;C22C3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硫锡碲 切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含硫锡碲的易切削钢,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元素及其元素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0.05~0.50%、Si≤0.15%、Mn:0.8~1.5%、P≤0.10%、S:0.20~0.35%、Sn:0.05~0.20%、Te:0.005~0.050%,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Mn、S、Te质量百分比还满足关系式Mn/Te20,0.05Te/S0.30;所述含硫锡碲的易切削钢的制备工艺流程如下:转炉冶炼→LF炉精炼→连铸→加热炉加热→轧制、冷却→缓冷;其中,易切削元素Sn在转炉出钢时以含锡废钢形式加入,或在LF炉精炼末期以锡锭形式加入,易切削元素Te在LF炉精炼末期以碲粉包芯线形式加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硫锡碲的易切削钢,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元素及其元素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0.06~0.30%、Si≤0.13%、Mn:0.9~1.4%、P≤0.09%、S:0.20~0.30%、Sn:0.06~0.18%、Te:0.008~0.040%,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Mn、S、Te质量百分比还满足关系式Mn/Te22,0.07Te/S0.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硫锡碲的易切削钢,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元素及其元素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0.07~0.22%、Si≤0.10%、Mn:1.0~1.3%、P≤0.08%、S:0.25~0.30%、Sn:0.08~0.16%、Te:0.010~0.035%,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Mn、S、Te质量百分比还满足关系式Mn/Te25,0.08Te/S0.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硫锡碲的易切削钢,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元素及其元素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0.08~0.12%、Si≤0.11%、Mn:1.1~1.15%、P≤0.09%、S:0.24~0.28%、Sn:0.14~0.16%、Te:0.015~0.020%,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Mn、S、Te质量百分比还满足关系式Mn/Te57,0.06Te/S0.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硫锡碲的易切削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转炉冶炼:转炉铁水不进行脱硫,仅脱碳和脱磷,根据铁水硅、磷含量调整控制石灰加入量,控制出钢的钢液的磷质量含量不高于0.10%;出钢1/4时加入硅锰合金及渣料,进行弱脱氧,全氧含量控制在60~150ppm;在出钢时加入含锡废钢进行合金化,或在出钢时不加入含锡废钢,而后在后续LF炉精炼工艺中进行合金化;
(2)LF炉精炼:加入精炼渣、埋弧渣,加入硅铁、碳化硅对钢液进行渣面脱氧,通电后吹氩气的压力控制以钢水不翻出渣面为标准要求,在进行白渣处理后,再向钢液中加入硅铁、高碳锰铁、碲粉包芯线进行合金化;加入硫化铁控制硫含量,控制合金化精炼时间不小于30min,并保持白渣精炼时间不小于15min;若在所述步骤(1)中的出钢时未加含锡废钢,则在LF炉精炼环节加入锡锭进行合金化;
(3)连铸工艺:在连铸过程采用高硫保护渣进行保护浇铸,中间包温度控制在1530~1550℃,连铸拉速控制在0.70~1.0m/min,二冷水采用弱冷,调控冷却强度,控制在二冷区的比水量为0.18-0.30吨水/吨钢,以确保连铸坯质量;
(4)铸坯加热制度:将连铸坯热送,进加热炉加热到1150~1200℃,加热总时间按铸坯厚度0.95~1.05min/mm控制;
(5)铸坯轧制、冷却工艺:采用再结晶区轧制,开轧温度1150~1200℃,终轧温度≥980℃,轧后空冷;
(6)缓冷工艺:将热轧后钢材在720~760℃进保温箱缓冷,控制缓冷时间≥48小时,从而得到含硫锡碲的易切削钢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663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