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碱式碳酸锆超低温催化糠醛到糠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06974.5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4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田戈;马明伟;曹靖劼;侯攀;刘辉;冯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44 | 分类号: | C07D307/44;B01J27/2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碱式碳酸锆 糠醛 超低温 产率 糠醇 催化 高压反应釜 搅拌反应 糠醇溶液 实验过程 室温反应 异丙醇 装入 密封 冷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碱式碳酸锆超低温催化糠醛到糠醇的方法,反应过程为:将糠醛、异丙醇和碱式碳酸锆装入高压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密封后在室温~100℃下搅拌反应0~6天,冷却后得到糠醇溶液。该反应在室温反应5天以上具有90%以上的产率,在100℃反应两小时以上同样具有90%以上的产率,且实验过程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反应温度很低,具有良好的工业生产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碱式碳酸锆超低温催化糠醛到糠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能源。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最终将耗尽。因此,寻求持续提供燃料和化学品的可再生资源已引起广泛关注,这也是目前可再生资源研究的热点。生物质资源因其储量大、可再生、成本低等特点被视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资源。糠醛是一种可由生物质转化制备的重要化工原料,由其衍生出的化工产品可达一千多种,因此对糠醛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而糠醇,化学名:2-羟甲基呋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橡胶、树脂、香料、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等行业,最大的消费量为制造合成纤维及呋喃树脂,在我国占比达80%~90%,其中糠醇树脂可制得耐寒性能优异的增塑剂。
糠醇是经过糠醛羰基选择性加氢的产品,通常工业生产糠醇主要采用Cu-Cr系催化剂,该催化剂污染性较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寻找无毒催化剂,包括金属(Pt,Pd,Ru,Ir,Fe,Ni和Cu)和双金属(Pt-,Ni-,Fe-和Cu-M)负载型催化剂。然而,这些催化剂需要有外源氢的参与才能进行糠醛的选择性催化转化。目前,利用非外源氢分子,即催化转移加氢还原糠醛制备糠醇已经成为一种绿色且经济有效的方法,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脂肪醇类氢供体上。
CN 106749120A公开了一种在外源氢的条件下,以碳酸钙和二氧化硅负载的铜基催化剂,在206~208℃,6.38~6.58MPa氢气条件下制备糠醇,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但需要外源氢气提供还原力,而且需要高温高压,不符合绿色安全发展的理念。
CN 106543115A公开了一种用γ-Fe2O3@HAP为催化剂,异丙醇作为溶剂,在180℃,10bar N2条件下催化糠醛转移加氢制备糠醇,反应12h糠醇得率93.2%。该反应温度偏高,时间偏长,而且产品得率不高,分离困难,成本较高。
CN 108191797A公开了一种用CuO-BaO作催化剂,甲酸作氢源,催化糠醛制备糠醇的方法,在170℃,反应时间1h,得到96.7%产率,且催化剂重复利用性能好。但是其用甲酸作为氢源,对反应设备具有一定腐蚀性,且反应温度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易于制备的碱式碳酸锆催化剂,在低温下,实现糠醛催化转移氢化加氢制备糠醇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碱式碳酸锆作催化剂,在异丙醇溶液中低温催化转移氢化糠醛到糠醇,具体实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将糠醛、异丙醇和碱式碳酸锆装入高压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密封后在室温到100℃下磁力搅拌反应0~6天,冷却后得到糠醇溶液。
进一步的,密封后在80℃搅拌下反应5h。
进一步的,所述糠醛:异丙醇:碱式碳酸锆按照(0.1-1mmol):(10-30mL):(0.01-0.4g)的比例混合。
优选的,所述糠醛:异丙醇:碱式碳酸锆的优选比例为:0.67mmol:20mL:0.1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69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