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值守智能警戒桩的通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07071.9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2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茂林;邓仕虎;胡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节节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83 | 分类号: | G08B13/183;G08B25/00;G08B29/20;H04N7/18;H04W52/02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王海军 |
地址: | 401100 重庆市渝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警戒 单片机处理器模块 应用处理器模块 服务器 无人值守 通信 实时采集数据 串口 处理器模块 命令处理 设置应用 生成信息 消息存储 智能 存储卡 客户端 互联网 分配 | ||
本发明属于警戒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值守智能警戒桩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各个警戒桩内安装设置有应用处理器模块和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实时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应生成各命令;单片机处理器模块通过串口将所述命令发送到应用处理器模块;应用处理器模块将命令处理后,生成信息通过互联网发送到服务器。本发明通过警戒桩内安装设置应用处理器模块和单片机处理器模块,能够有效的实现警戒桩之间的通信,同时将通信的消息存储在服务器或/和存储卡中,用户通过服务器或客户端能够有效的获取到警戒桩警戒消息,便于分配人员进行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警戒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值守智能警戒桩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来源于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灾难性破坏,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裂缝等。随着我国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在城市建设中也容易发生一些地质灾害。除了地质灾害,还有一些其他的灾害现场也容易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在发生灾害应急事件时,需要设置警戒线,以防无关人员进入。设置警戒线时,需要将警戒桩放置在灾害现场的地面上,然后在警戒桩上连接警戒绳,然而,这种警戒线的设置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需要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看管,否则无关人员可能随时会进入警戒线内,十分浪费资源;
二、无关人员或其他动物可较轻易的跨过或者穿过警戒线,会对现场造成破坏,甚至,对其自身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无人值守智能警戒桩的通信方法:通过在各个警戒桩内安装设置有应用处理器模块和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实时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应生成各命令;单片机处理器模块通过串口将所述命令发送到应用处理器模块;应用处理器模块将命令处理后,生成信息通过互联网发送到服务器。
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实时采集数据包括采集红外发送状态、红外接收状态、移动检测状态以及电量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发送状态T包括T=0时,红外线发送器关闭,T=1时,红外线发送器开启;所述红外接收状态R包括R=0时,红外线接收器关闭,R=1时,红外线接收器开启,处于校准状态;R=2时,红外线校准成功,处于警戒状态;R=3时,红外线接收产生断开报警;所述移动检测状态G包括G=0时,移动检测关闭,G=1时,移动检测打开,G=2时,移动检测检测到移动,产生移动报警;所述电量状态B包括B≥10%,警戒桩电池为正常电量状态,包括B<10%,警戒桩电池为低电量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各命令包括警戒线校准命令和报警命令,报警命令具体包括断开报警命令、移动报警命令以及电量报警命令。
进一步的,所述通过串口将命令发送到应用处理器模块包括在校准状态下,根据当警戒桩的红外线发送器开启,其下游警戒桩的红外线接收打开,则下游警戒桩的单片机处理器模块生成警戒线校准命令;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向应用处理器模块发送警戒线校准命令,单片机处理器模块由校准状态进入自动值守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通过串口将命令发送到应用处理器模块还包括在自动值守状态下,根据实时采集的数据,单片机处理器模块生成报警命令,向应用处理器模块发送报警命令,应用处理器模块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并将报警信息和报警视频生成报警命令发送给服务器。
进一步的,所述应用处理器模块将命令处理后,生成信息通过互联网发送到服务器包括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向应用处理器模块发送移动报警命令,应用处理器模块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并将报警信息和报警视频生成报警命令发送给服务器。
进一步的,所述串口为AMI接口,AMI接口采用字符串方式进行命令和数据的交互,其通信波特率均为115200bp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节节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节节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70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重报警防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对射式激光入侵探测器的光束身份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