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3D摄像机的数据处理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08079.7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6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吴跃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盎锐(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106 | 分类号: | H04N13/106;H04N13/161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1703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摄像机 数据处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3D摄像机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一3D摄像机以及一处理端,所述处理端包括一获取模块、一处理模块以及一存储模块,所述处理端还包括一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包括若干深度感知编码,
所述3D摄像机用于获取拍摄目标的初始影像;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初始影像匹配的目标深度感知编码;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初始影像调整所述目标深度感知编码的参数;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调整过参数的目标深度感知编码为拍摄目标的深度感知编码;
所述深度感知编码包括像素层和结构层,所述深度感知编码上设有若干用于控制结构层形状的控制点,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初始影像的形状调节控制点以调整所述目标深度感知编码的参数;
所述处理端包括一放置模块,
所述放置模块用于将目标深度感知编码与初始影像重叠放置以获取目标深度感知编码上控制点到初始影像的距离;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距离最大的控制点为目标控制点,并将所述目标控制点向初始影像所在方向移动所述距离;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目标控制点周围的周围控制点向初始影像所在方向移动调整距离,每一周围控制点的调整距离大小与周围控制点到目标控制点的距离成反比,所述调整距离小于目标控制点移动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感知编码由矢量单元组成,所述深度感知编码通过矢量单元构建线条及线条的交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端包括一放置模块,
所述放置模块用于将深度感知编码与初始影像重叠放置以获取深度感知编码上每一影像点到初始影像的距离;
对于一个深度感知编码,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将深度感知编码每一影像点的距离相加以获取整体匹配值,所述整体匹配值数值最小的深度感知编码为所述目标深度感知编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端还包括一划分模块,
所述划分模块用于将深度感知编码按照五官划分为若干区域;
所述放置模块用于获取深度感知编码上每一影像点到初始影像的距离;
对于一个深度感知编码中每一区域,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将区域中每一影像点的距离相加以获取区域匹配值,将全部区域匹配值按五官所对应的比重相加以获取所述整体匹配值。
5.一种基于3D摄像机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方法通过一数据处理装置实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一3D摄像机以及一处理端,所述处理端还包括一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包括若干深度感知编码,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所述3D摄像机获取拍摄目标的初始影像;
在所述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初始影像匹配的目标深度感知编码;
按照所述初始影像调整所述目标深度感知编码的参数;
存储调整过参数的目标深度感知编码为拍摄目标的深度感知编码;
所述深度感知编码包括像素层和结构层,所述深度感知编码上设有若干用于控制结构层形状的控制点,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将目标深度感知编码与初始影像重叠放置以获取目标深度感知编码上控制点到初始影像的距离;
获取所述距离最大的控制点为目标控制点,并将所述目标控制点向初始影像所在方向移动所述距离;
将目标控制点周围的周围控制点向初始影像所在方向移动调整距离,每一周围控制点的调整距离大小与周围控制点到目标控制点的距离成反比,所述调整距离小于目标控制点移动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将深度感知编码与初始影像重叠放置以获取深度感知编码上每一影像点到初始影像的距离;
对于一个深度感知编码,将深度感知编码每一影像点的距离相加以获取整体匹配值,所述整体匹配值数值最小的深度感知编码为所述目标深度感知编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将深度感知编码按照五官划分为若干区域;
获取深度感知编码上每一影像点到初始影像的距离;
对于一个深度感知编码中每一区域,将区域中每一影像点的距离相加以获取区域匹配值,将全部区域匹配值按五官所对应的比重相加以获取所述整体匹配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盎锐(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盎锐(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807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