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可展及固定平台的飞行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08399.2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0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欧红旗;陈鸣亮;柏合民;栾浩;王威;朱景忠;孙小珠;刘慧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22 | 分类号: | B64G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展 舱体 固定平台 解锁件 锁定件 飞行器结构 开口处 暴露 开口 承载 一体化设计 舱体侧面 侧面开口 结构效率 解锁操作 扣合状态 平台设置 实验环境 应用功能 载荷实验 上升段 飞行器 包络 入轨 筒段 上行 锁定 携带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可展及固定平台的飞行器结构,包括舱体、可展平台、固定平台、连接解锁件以及展开锁定件,舱体侧面设有开口,可展平台设置在开口处,通过展开锁定件与舱体连接;筒段侧面开口的边缘还设置至少一个连接解锁件,用于锁定可展平台呈扣合状态;在上升段中,可展平台通过展开锁定件和连接解锁件将展开平台扣合在舱体的开口处,与舱体共同承载;舱体入轨后,连接解锁件进行解锁操作,可展平台打开,与固定平台共同组成暴露载荷实验平台,本方案采用承载和应用功能一体化设计,有效提高了结构效率,既解决了飞行器携带暴露平台上行的包络问题和大型开口的强度及刚度问题,又可保证暴露平台较大的使用面积和良好的实验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大型开口具备可展及固定暴露平台的飞行器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近地轨道空间科学实验发展迅猛,实验需求与日俱增,迫切需要提供更多的暴露环境实验平台。暴露环境实验平台目前一般通过飞行器携带由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完成建造。飞行器携带实验平台上行常规采用舱外放置或舱内放置两种方式,但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采用舱外放置方式,很可能会增加飞行器的最大外包络,从而需要更大的卫星整流罩,造成重量的增加,飞行控制难度加大,卫星整流罩空间使用效率低下;若卫星整流罩一定,则可能造成干涉,或限制飞行器主体结构的尺寸。若采用舱内放置方式,一方面为实现空间实验环境要求,需要在舱体上设置相匹配的开口,但对太阳照射等空间环境仍会产生较大遮挡;另一方面较大的舱体开口对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也造成影响,需要付出额外的重量代价进行结构补强。无论是采用舱外放置还是舱内放置方式,实验平台作为纯载荷设备均不参与结构承载,结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可展及固定平台的飞行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平台内置时补强重量大,防止空间遮挡采用大开口对设备刚度的影响,外置时增加飞行器的最大外包络,从而需要更大的卫星整流罩,效率低下,造成重量的增加,飞行控制难度加大,卫星整流罩空间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备可展及固定平台的飞行器结构,包括舱体、可展平台、固定平台、连接解锁件以及展开锁定件,所述舱体包括筒段结构和锥段结构,所述筒段结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开口和与之分别匹配的可展平台,所述可展平台设置在开口处;所述每个开口的边缘设置展开锁定件,所述展开锁定件与所述可展平台连接;所述筒段结构侧面的每个开口边缘还设置至少一个连接解锁件,用于锁定所述可展平台呈扣合状态;其中,在上升段中,可展平台通过展开锁定件和连接解锁件将所述可展平台扣合在舱体的开口处,与舱体共同承载;舱体入轨后,连接解锁件进行解锁操作,所述可展平台绕展开锁定件的转轴打开,与固定平台共同组成暴露载荷实验平台。本方案设计一可打开的平台,在上升过程中能起到承载的作用,可增加舱体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减少舱体因大开口构型而进行的补强重量,在进入轨道之后,可展平台打开,有效增加了暴露平台的面积。
所述可展平台为蜂窝夹层平面结构,所述可展平台上还设置有:
Ⅰ型预埋件,用于提供与所述展开锁定件中的第二锁定组件的连接接口;
Ⅱ型预埋件,用于提供与展开锁定件中的阻尼稳速机构的连接接口;
Ⅲ型预埋件,用于提供与舱体的连接接口。
所述固定平台为蜂窝夹层平面结构,所述固定平台上设置有预埋件,用于提供与舱体的连接接口。
所述连接解锁件包括:
火工品:用于解除可展平台的锁定状态;
加载装置:用于给火工品施加拧紧力矩;
收集装置:用于收集火工品起爆的残体。
固定平台和可展平台均采用蜂窝夹层结构,该结构可有效减轻重量,且能够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所述展开锁定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83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三棱柱可展单元机构的伸展臂
- 下一篇:磁力矩器极性在轨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