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08478.3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3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马卜;徐晓波;邢泽咏;王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H01L33/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点 光转换层 薄膜 光学板 制备 背光模组 软化 聚乙烯醇缩丁醛 固化 承载 工艺要求 光学耦合 胶液 涂覆 合格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软化承载于光学板的量子点薄膜,其中,量子点薄膜包括量子点和聚乙烯醇缩丁醛,量子点分散在聚乙烯醇缩丁醛中;固化软化后的量子点薄膜,在光学板上形成光转换层,光转换层与光学板光学耦合。该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直接将量子点薄膜用光学板承载,然后通过软化、固化量子点薄膜,直接在光学板上形成光转换层。该制备方法直接通过量子点薄膜来形成光转换层,无需通过量子点胶液的涂覆形成光转换层,对工艺要求没有过多的要求,从而可以提升背光模组制备的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量子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制备含有量子点光转换层的背光模组,是量子点分散在丙烯酸类树脂中形成胶体,并通过涂覆的方式将胶体设置在光学板上,从而形成光转换层。
但是,在涂覆过程中,工艺精度要求较高,从而导致背光模组的合格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能够提升合格率的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一种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步骤软化承载于光学板的量子点薄膜,其中,量子点薄膜包括量子点和聚乙烯醇缩丁醛(polyvinyl butyral,PVB),量子点分散在聚乙烯醇缩丁醛中;固化软化后的量子点薄膜,在光学板上形成光转换层,光转换层与光学板光学耦合。
该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直接将量子点薄膜用光学板承载,然后通过软化、固化量子点薄膜,直接在光学板上形成光转换层。该制备方法直接通过量子点薄膜来形成光转换层,无需通过量子点胶液的涂覆形成光转换层,对工艺要求没有过多的要求,从而可以提升背光模组制备的合格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软化承载于光学板的量子点薄膜的步骤中,至少软化量子点薄膜近光学板的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软化的方式包括加热软化;优选的,加热软化的温度范围为60摄氏度以上;更为优选的,加热软化的温度为60~80摄氏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转换层中量子点的质量分数范围为1%~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学板为导光板;优选的,导光板为玻璃导光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聚乙烯醇缩丁醛的数均分子量的范围为10000~2000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转换层包括绿光光转换层和红光光转换层,在光学板上依次设置绿光光转换层和红光光转换层,其中,绿光光转换层和红光光转换层分别由绿光量子点薄膜和红光量子点薄膜形成;优选的,绿光光转换层和红光光转换层中绿光量子点与红光量子点的质量之比为(1~5):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红光光转换层的厚度为10~500微米,绿光光转换层的厚度为10~500微米。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光学板;以及光转换层,与光学板光学耦合,包括量子点和聚乙烯醇缩丁醛,量子点分散在聚乙烯醇缩丁醛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学板为导光板;优选的,导光板为玻璃导光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中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仅示意性地显示了本申请的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84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