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相高强钢的焊接及焊后热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09890.7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5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颜天;郭永环;范希营;黄传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31/02 | 分类号: | B23K31/02;B23K37/00;C21D1/26;C21D9/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高强钢 双相 焊后热处理 焊接电流 退火处理 过热区 保温 焊丝 退火 晶粒 表面灰尘 钢板加工 高强度钢 焊接参数 焊接电压 性能影响 延伸率 油污 母材 去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相高强钢的焊接及焊后热处理方法,具体针对DP780双相高强钢,将两块DP780双相高强钢钢板加工后去除表面灰尘及油污,选取型号为ER70S‑6的焊丝;焊接参数的范围为焊接电流60A~110A、焊接电压12.4V~14.4V、焊接速度1.96mm/s~2.88mm/s,对母材进行施焊;焊后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温度为550℃~720℃,保温时间为60min~186min。本双相高强钢的焊接及焊后热处理方法通过设置合理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可获得较小尺寸的过热区的晶粒,通过设置合理的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实现DP780高强度钢焊接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在对过热区的性能影响较小的前提下均得到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材的焊接及热处理方法,具体是一种适用于针对DP780双相高强钢的焊接及焊后热处理方法,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熔焊时在高温热源的作用下,靠近焊缝两侧的一定范围内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热影响区。焊接接头主要是由焊缝和热影区两大部分组成,其间存在一个过渡区,称为熔合区。因此要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就必须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同时都达到要求。随着各种高强钢、不锈钢、耐热钢以及一些特种材料(如铝合金、钛合金、镍合金、复合材料和陶瓷等)在生产中不断使用,焊接热影响区存在的问题显得更加复杂。热影响区中的过热区的温度在固相线至1100℃之间、宽度约1~3mm,焊接时该区域内晶粒严重长大,冷却后得到晶粒粗大的过热组织,塑性和韧度明显下降,过热区存在的问题已成为焊接接头的薄弱地带。
双相钢(dual-phase)简称DP钢。一般将铁素体与马氏体相组织组成的钢称为双相钢。双相钢是低碳钢或低合金高强度钢经临界区热处理或控制轧制后而获得。DP780双相钢具有高强度和高延性的良好配合,已成为一种强度高、成形性好的新型冲压用钢,DP780双相钢可用于制造冷冲、深拉成型的复杂构件,也可用作管线钢、链条、冷拔钢丝、预应力钢筋等,已作为汽车轻量化设计中代替传统汽车钢材的首选材料成功应用于汽车产业。然而由于DP780双相钢强度较大,焊后脆性大,现有技术大多是用“牺牲“硬度的方法提高延伸率,如何解决在焊接时焊接接头过热区的塑性和韧度明显下降的问题,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相高强钢的焊接及焊后热处理方法,具体针对DP780双相高强钢,能够实现提高DP780双相高强钢焊接接头过热区的抗拉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双相高强钢的焊接及焊后热处理方法具体针对DP780双相高强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试件焊接:将两块DP780双相高强钢钢板加工后去除表面灰尘及油污,坡口类型为I型,选取型号为ER70S-6的焊丝;焊接参数的范围为焊接电流60A~110A、焊接电压12.4V~14.4V、焊接速度1.96mm/s~2.88mm/s,对母材进行施焊;
步骤二,焊后退火处理: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温度为550℃~720℃,保温时间为60min~186min。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步骤一中焊接电流为范围为70A~90A,焊接速度为1.96mm/s~2.5mm/s。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步骤二中退火温度与保温时间分别为620℃~658℃与180min~186min。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步骤一中两块DP780双相高强钢钢板加工坡口类型为I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步骤一中选取的焊丝型号为ER70S-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98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少车身焊接变形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球类零件顺序下落夹持堆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