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声器温差发电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09903.0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7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明;孟秀成;李宇昊;杨文韬;刘书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F01N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弛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声器 温差 发电 装置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声器温差发电装置及汽车,消声器温差发电装置包括消声器基体、温差发电片、冷却循环系统,所述温差发电模块冷端和冷却循环系统贴合,热端和消声器壳体外壁贴合,所述循环系统设置有冷却循环主系统、冷却循环辅助系统、公共溶池、同步泵。本发明通过温差发电片的布置、冷却循环系统的结构改进以及新型工质的使用,提高发电效率,达到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的消声器温差发电装置属于温差发电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的汽车属于汽车尾气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汽车发动机利用燃油燃烧产生的热能中仅有38.5%作为指示功率输出,却有33%的热能随着尾气排入大气当中。因此,若能提出环保并实践性强的能量回收策略对汽车尾气带走的能量进行回收,必然可以提高汽车燃油热能的利用率,从而提升整车综合性能。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的出现,就是为了实现回收汽车尾气废热能量而开发的装置,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热电效应,利用热电器件两个表面的温差产生电能来实现能量的回收。目前大多数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采用冷却水作为温差半导体的冷端,发电效率很低,同时废气能量采集面不足、采集效率不高等问题。
综合以上说明,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消声器温差发电装置,以解决温差发电装置热能量采集面不足导致采集效率不高、发电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消声器温差发电装置的汽车。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消声器温差发电装置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声器温差发电装置,包括消声器、温差发电模块、冷却循环系统;
所述消声器包括气源入口、气源出口、连通气源入口及气源出口的气源通道,所述气源通道包括数个并排排布的主气道及连通相邻两个主气道的连接气道,且连续的三个主气道及连接该三个主气道的连接气道形成“S”弯形;
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溶池、第一泵、第二溶池、连通第一泵与第二溶池的第一冷源通道、连接第一泵与第二溶池的第二冷源通道、连接第二溶池及第一溶池的第三冷源通道,第一泵将第一溶池内的工质输送入第一冷源通道及第二冷源通道中;第三冷源通道将第二溶池中的工质返回输送至第一溶池;所述第一冷源通道包含一段与气源通道配合的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包括位于相邻两个主气道之间的第一主换热道及位于所述连接气道外侧并连通相邻两个第一主换热道的第一连接换热道,所述第一主换热道内设有将第一主换热道内部分隔成两部分的第一分流挡板,该第一分流挡板将第一主换热道内的两部分形成弯道,且第一分流挡板位于第一主换热道的一端将该第一主换热道与第一连接换热道的连接处分隔为两个入口,其中一个入口为第一主换热道的入口,另一个入口为冷源直接进入第一连接换热道的入口;所述第二冷源通道具有连通第一连接换热道的第一辅助通道;
所述温差发电模块包括若干温差发电片,温差发电片安装于气源通道与第一换热通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99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