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护桩与止水帷幕二合一施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0353.4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2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沈雅雯;祝国梁;陈景镇;巫立宁;郭昌燮;马仁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2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朱法恒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水帷幕 二合一 支护桩 止水 三轴搅拌桩 定位型钢 施工成本 施工结构 施工进度 施工难度 咬合桩 换填 钢筋砼桩 高压注浆 施工方式 施工技术 中心轴线 垂直度 定位卡 注浆管 回填 节约 成桩 砂桩 素砼 填石 桩孔 桩位 施工 埋设 地基 地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护桩与止水帷幕二合一施工结构,包括砂桩、桩孔、砂、素砼桩、钢筋砼桩、地基、沟槽、第一定位型钢、第二定位型钢、桩位中心线、钢型定位卡和中心轴线,该发明临海乱石回填区支护桩与止水帷幕二合一施工技术,减少填石换填工序,有效提高止水效果,大大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根据地质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式,三轴搅拌桩与咬合桩可同时施工,有效加快施工进度;以咬合桩桩间埋设注浆管高压注浆方式,达到止水效果并减少换填工序,不仅可以节约施工成本,也降低了施工难度;埋石区采用三轴搅拌桩施工,可显著提高垂直度及避免对周边成桩造成影响,避免影响止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护桩与止水帷幕二合一施工结构,属于临海乱石回填区支护桩与止水帷幕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各大城市临海、临江建筑越来越多,诸多城市高档楼盘、标志性建筑规划在临海、临江段。随着地下空间利用的越来越广泛、其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加固的技术就需更加成熟、先进,由于临海近、埋石深,若仅采用三轴搅拌桩止水换填难度大,且成本高、安全隐患大;若只采用咬合桩施工止水施工垂直度偏差和咬合桩施工埋石区域对相邻桩震动破坏将影响止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护桩与止水帷幕二合一施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护桩与止水帷幕二合一施工结构,包括砂桩、桩孔、砂、素砼桩、钢筋砼桩、地基、沟槽、第一定位型钢、第二定位型钢、桩位中心线、钢型定位卡和中心轴线,所述素砼桩和钢筋砼桩交替设置,所述砂桩设置在素砼桩的一侧,所述砂桩的内部开设有桩孔,所述砂填充在桩孔内部,所述沟槽开设在地基的内部,所述第一定位型钢垂直于沟槽设置,所述第二定位型钢平行于沟槽设置,所述中心轴线设置在沟槽的内部,所述桩位中心线设置在沟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沟槽垂直方向放置两根第一定位型钢,且位于沟槽的两侧,沟槽平行方向放置两根第二定位型钢,且位于第一定位型钢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型钢和第二定位型钢定位采用钢型定位卡,所述钢型定位卡位于第一定位型钢和第二定位型钢的交叉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临海乱石回填区支护桩与止水帷幕二合一施工技术,减少填石换填工序,有效提高止水效果,大大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根据地质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式,三轴搅拌桩与咬合桩可同时施工,有效加快施工进度;以咬合桩桩间埋设注浆管高压注浆方式,达到止水效果并减少换填工序,不仅可以节约施工成本,也降低了施工难度;埋石区采用三轴搅拌桩施工,可显著提高垂直度及避免对周边成桩造成影响,避免影响止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端头沙桩处理示意图;
图2是咬合桩示意图;
图3是沟槽开挖示意图;
图4是定位型钢示意图;
图5是排桩施工流程图;
图6是三轴搅拌桩跳槽式双孔全套复搅式连接施工顺序示意图;
图7是三轴搅拌桩单侧挤压式连接施工顺序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砂桩;2-桩孔;3-砂;4-素砼桩;5-钢筋砼桩;6-地基;7-沟槽;8-第一定位型钢;9-第二定位型钢;10-桩位中心线;11-钢型定位卡;12-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支护桩与止水帷幕二合一施工结构,包括砂桩1、桩孔2、砂3、素砼桩4、钢筋砼桩5、地基6、沟槽7、第一定位型钢8、第二定位型钢9、桩位中心线10、钢型定位卡11和中心轴线12,素砼桩4和钢筋砼桩5交替设置,砂桩1设置在素砼桩4的一侧,砂桩1的内部开设有桩孔2,砂3填充在桩孔2内部,沟槽7开设在地基6的内部,第一定位型钢8垂直于沟槽7设置,第二定位型钢9平行于沟槽7设置,中心轴线12设置在沟槽7的内部,桩位中心线10设置在沟槽7的内部,沟槽7垂直方向放置两根第一定位型钢8,且位于沟槽7的两侧,沟槽7平行方向放置两根第二定位型钢9,且位于第一定位型钢8的上方,第一定位型钢8和第二定位型钢9定位采用钢型定位卡11,钢型定位卡11位于第一定位型钢8和第二定位型钢9的交叉处,素砼桩4+钢筋砼桩5,桩的排列方式按照一根钢筋砼桩5和一根素砼桩4间隔布置,施工时先施工素砼桩4后施工钢筋砼桩5,素砼桩4砼采用超缓凝砼,要求必须素砼桩4砼初凝前完成钢筋砼桩5施工,钢筋砼桩5采用全套管钻机切割掉相邻素砼桩4相交部分的砼,实现咬合,一般一台桩机施工无法满足工程进度要求,需要多台桩机分段施工,先后施工段接头处理方法为在施工段与段的端头设置一个砂桩1(成孔后用砂灌满),待后施工段到此接头时将砂3挖出,灌上砼即可,根据基坑围护内边控制线,采用0.4m3挖机开挖沟槽7,并清除地下障碍物,开挖沟槽7余土应及时处理,以保证正常施工,并达到文明工地要求,垂直沟槽7方向放置两根第一定位型钢8,规格为200×200,长约2.5m,再在平行沟槽7方向放置两根第二定位型钢9规格300×300,长约8~20m,转角处H型钢采取与围护中心线成45°角插入,H型钢定位采用钢型定位卡11,一般情况下均采用跳槽式双孔全套复搅式连接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对于围护墙转角处或有施工间断情况下采用单侧挤压式连接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咬合桩采用搓管机及旋挖机配合钻孔施工,在桩及桩之间形成相互咬合排列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桩的排列方式按照一根钢筋砼桩5和一根素砼桩4间隔布置,施工时先施工素砼桩4后施工钢筋砼桩5,素砼桩4砼采用超缓凝砼,要求必须素砼桩4砼初凝前完成钢筋砼桩5施工,钢筋砼桩5采用全套管钻机切割掉相邻素砼桩4相交部分的砼,实现咬合,为提高咬合部位的止水效果,对咬合部位进行注浆,将注浆管分步固定在钢筋笼外侧顺轴线方向咬合部位上,并随钢筋笼一起下孔内,注浆管每隔一段距离开压力孔并用胶带封住,管底封死,上口高出地面300~500mm用堵头封堵,以免水泥浆或泥浆进入,当桩身砼灌注24h后进行纯水泥浆压力注浆,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是以水泥系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搅拌机械采用喷浆施工将固化剂和地基土强行拌和,利用固化剂和地基土之间产生的一系列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的水泥土,垂直沟槽7方向放置两根第一定位型钢8,规格为200×200,长约2.5m,再在平行沟槽7方向放置两根第二定位型钢9规格300×300,长约8~20m,转角处H型钢采取与围护中心线成45°角插入,H型钢定位采用钢型定位卡11,一般情况下均采用跳槽式双孔全套复搅式连接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对于围护墙转角处或有施工间断情况下采用单侧挤压式连接施工顺序进行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03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