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化转换梁结构受力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0362.3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7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吕凯芳;陈景镇;巫立宁;邹德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93 | 分类号: | E04C3/293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朱法恒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化 转换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转换梁结构受力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钢骨桁架梁的构建;步骤二,钢骨混凝土转换梁的浇筑;步骤三,H型钢混凝土梁的浇筑;步骤四,转换梁施工;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一中,所述钢构桁架梁包括上铁、钢骨架、箍筋、构造钢筋和下铁,所述钢骨架的外侧设置有上铁和下铁,所述上铁和下铁的外侧设置有构造钢筋,且构造钢筋的外侧设置有箍筋,构建时,通过箍筋将上铁和下铁分别安装固定在钢骨架的上下两侧,再将构造钢筋铺设在钢骨架的外侧;本发明,结构新颖、施工方便、节约施工成本,解决了传统转换梁钢筋密集绑扎困难的问题,减少劳动力费用的投入,同时,确保了现场施工安全,减轻了事故的发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化转换梁结构受力方法,属于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2000年后,国家新兴建筑群遍地开花,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广泛运用到全国各地,成为当地发展状态及企业经济实力的有效表达;在建筑设计师天马行空的设计作品中,常常见到为配合建筑空间布局而生的装换梁结构设计作品;现有技术中的转换梁结构,在使用时,大截面转换梁高支模搭设难度高,以及大截面转换梁浇筑期间荷载过高,同时,转换梁复杂密集钢筋制安装时,工艺难度大,施工成本较大,而且在进行浇筑时,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种优化转换梁结构受力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转换梁结构受力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优化转换梁结构受力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钢构桁架梁的构建;步骤二,钢骨混凝土转换梁的浇筑;步骤三,H型钢混凝土梁的浇筑;步骤四,转换梁施工;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一中,所述钢构桁架梁包括上铁、钢骨架、箍筋、构造钢筋和下铁,所述钢骨架的外侧设置有上铁和下铁,所述上铁和下铁的外侧设置有构造钢筋,且构造钢筋的外侧设置有箍筋,构建时,通过箍筋将上铁和下铁分别安装固定在钢骨架的上下两侧,再将构造钢筋铺设在钢骨架的外侧,通过箍筋将构造钢筋、钢骨架、上铁和下铁进行连接固定,从而构建成钢构桁架梁;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二中,在钢构桁架梁和优化配筋率后的钢筋砼梁的外侧水平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时,应使得混凝土均匀浇筑在钢构桁架梁的外侧,浇筑完成后制得钢骨混凝土转换梁;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三中,所述H型钢混凝土梁由H型钢柱和上部型钢梁组成,所述H型钢柱的上下两侧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上部型钢梁,浇筑时,在H型钢柱固定上部型钢梁,并在H型钢柱的外侧浇筑混凝土,应使得混凝土均匀浇筑在H型钢柱的外侧,从而浇筑成H型钢混凝土梁;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四中,将钢骨混凝土转换梁与H型钢混凝土梁进行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通过钢筋连接器将钢骨混凝土转换梁与H型钢混凝土梁之间的钢筋进行连接,同时,将钢筋与连接板进行双角焊缝,从而使得钢筋与连接板进行焊接,完成转换梁施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所述钢骨架包括钢骨、工字结构钢板和腹杆栓钉,所述钢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工字结构钢板,所述工字结构钢板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腹杆栓钉。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钢骨混凝土转换梁应在转换梁施工前个月进行浇筑。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在浇筑H型钢混凝土梁时,应水平浇筑排气孔,且排气孔的孔径为200m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中,在钢骨混凝土转换梁与H型钢混凝土梁安装固定时,梁双排纵筋钢管柱穿孔的孔径为35~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03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及其倒序施工方法
- 下一篇:拼接型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