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取银杏叶黄酮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0538.5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2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司丽芳;李健;李梦云;王广欣;张家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16 | 分类号: | A61K36/16;A61K1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酮 提取银杏叶 闪式提取 保存 乳酸菌 复合酶酶解 乳酸菌发酵 乙醇作溶剂 超微粉碎 成分稳定 干燥粉碎 技术优势 膜滤技术 无毒无害 原料处理 提取法 酶法 微滤 加热 发酵 防腐 分解 运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银杏叶黄酮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原料处理;步骤二、乳酸菌发酵;步骤三,超微粉碎;步骤四,复合酶酶解;步骤五,闪式提取;步骤六,离心分离;步骤七,微滤;步骤八,干燥粉碎。本发明的方法采用乳酸菌防腐保存分解,以无毒无害无污染的乙醇作溶剂,采用酶法发酵和闪式提取法相结合的组合提取法,并采用膜滤技术纯化黄酮,具有简单易实现、提取速度快、效率高、不加热、成分稳定、纯度高和易于保存的技术优势,运输和保存成本低,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成分提取领域,具体是一种提取银杏叶黄酮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会将植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从而进行利用。
黄酮是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花、叶、果、茎、根中的一大类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黄烷醇、异黄酮、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黄烷酮、花色寨、查耳酮、色原酮、芸香苷、橘皮苷、栎素、绿茶多酚、花色糖苷、花色苷酸等。黄酮广泛分布于银杏、黄芩、葛根、淫羊霍、黄山贡菊、藤茶、山楂、枳壳 槐花、蜂胶、覆盆子、勺药和槐花等植物中。其中,银杏的入药部位为干燥的银杏叶,含有20多种黄酮类成分、萜类、酚类及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是提取黄酮的主要中草药之一。
黄酮种类繁多、功效显著,有效清热解毒、镇痛消肿、降血压、血脂、血糖和胆固醇、抗炎症,抗过敏,抑制细菌,抑制寄生虫,抑制病毒,防治肝病,防制血管疾病,防治血管栓塞,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抗化学毒物等。黄酮提取研究历史悠久,提取方法有煎煮法、回流提取法、浸渍法、蒸馏法、渗漉法、连续回流法、超临界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萃取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缺点包括成分提取选择性差、成分易破坏、受热长、效率低、成分易破坏、效率低、设备复杂、投资大、规模小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取银杏叶黄酮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取银杏叶黄酮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原料处理:将银杏叶清洗干净,除去杂质,得到清洗后的银杏叶;
步骤二、乳酸菌发酵:将乳酸菌与清洗后的银杏叶按质量比1:1000-1:10000的比例混匀,密封并且厌氧发酵20-30天;
步骤三,超微粉碎:将步骤二的产物在70℃干燥,然后加入气流粉碎机粉碎,过20-60目筛,制成超微粉,适合闪式提取液提取;
步骤四,复合酶酶解:分别按照超微粉重量的0.2%-0.5%和0.1%-0.3%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并加入超微粉重量10-20倍的质量分数为40%-75%的乙醇溶液,调节pH为4.2-4.6,在50℃酶解1.5-2.5h,得到酶解液,酶解可以破坏细胞壁,使细胞内的黄酮成分易于溶于乙醇溶液中;
步骤五,闪式提取:将步骤四的酶解液加入闪式提取仪,得到提取液,提取在室温进行,提取过程快速、安全、节能、高效、不破坏成分并且规模可调,易于技术推广和工业化水产;
步骤六,离心分离:将步骤五的提取液在4500-5100 r/min的转速下离心20 min,得到上清液;
步骤七,微滤:将上清液用超滤膜过滤,纯化,使提取的黄酮纯度大大提高,得到滤液;
步骤八,干燥粉碎:收集滤液并且真空冷冻干燥,在低温下使热敏性的物质不会发生变性或失活,减少挥发性成分损失,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作用,因此能保持原来的性状,粉碎后即得到成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四中采用盐酸调节pH。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三中超微粉的粒径为0.2-0.2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05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